“江老師,學弟,我們到了。”
“這裡就是我目前還在工作的地方,很久以前圖書館。”
“我帶你們進去先轉轉,一會兒再去吃飯吧,怎麼樣?”
“白天和江老師聊的都是生活瑣事,現在聊聊我的工作吧。”
百書芹雙手背在身後,抬頭仰望著已經熄燈的圖書館,表情中滿是自豪。
只有真正從事一份喜愛的工作,將其當做事業奮鬥時,才會流露出這般的神情。
原神老江擁有過。
以前的江學康,也曾經擁有過。
可如果把這份熱情,持續的投注。
到只剩殘留的軀殼,抵擋過歲月的洗禮,問誰又能做到?
“大,好大,這麼大啊!”
郝真成驚呆的看著眼前的圖書館。
他和江學康的想法類似,以為只是一個小門臉的書店。
完全沒料到,竟然是上下兩層,這麼大的圖書館。
江學康沒好氣的說道:
“你的形容詞,敢再匱乏點嗎?”
“以後出去,千萬別說語文我教的!”
調侃過後,兩人在百書芹的帶路開門下,走進了她熱愛了多年的地方。
百書芹眼神熠熠生輝,開始了細緻的講解:
很久以前圖書館。
上下兩層,各有一百八十平米的空間,總藏書共有一萬六千餘冊。
在國內,對於私人圖書館的設立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根據百書芹的介紹,在最初圖書館開館時,館內的藏書只有八千多冊。
後續十幾年的時間,藏書量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她私人購買而來。
更多的書冊,與具備收藏價值的書籍資料。
都是喜好看書的顧客,贈送得來的。
之前很多年的時間裡。
圖書館對外都是免費開放的狀態。
只有買書與租借書,需要繳納費用。
那些年,也會有很多的文學愛好者,借用圖書館組織各類的活動。
這些費用,填補上了運營成本。
至於說賺錢,當時也是賺的。
只是可能和穩定找個工作,沒多大的區別。
場館使用的商用房,是百書芹花錢買下的。
沒錯。
上下兩層,實用面積在三百六十平米的場館,是她花錢買的!
這事又要說回到離婚案的判決上。
百書芹暫且按下沒表。
繼續聊著圖書館最近幾年的經營狀況。
網路時代、手機時代的全面到來,改變了社會各行各業,也改變了當代人的閱讀習慣。
實體書店倒閉,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
不在行業內,也瞭解不到具體的數字。
跨入2020年代以來,兩年間倒閉了1500家書店。
後兩年,連新起的“網紅書店”也相繼一批批的倒閉。
似乎無論如何的推陳出新,改變格調,依然無法拯救實體書行業的落幕。
時代的車輪滾滾而來,讓人無從躲避。
也是從三四年前,百書芹被迫改變了經營模式。
一層區域依然免費開放,二層採取會員制的模式,收取月度的會員費。
可即便如此,依然扛不住來年的虧損。
再繼續維持下去,百書芹就要賣掉市裡的房子了。
介紹遊覽完圖書館。
百書芹暫時離開去拿些東西。
剩下師徒二人,在空蕩蕩的館內繼續轉著。
從一樓到二樓轉下來,江學康的心情格外沉重。
無論是原身老江的記憶,還是江學康二十多年的人生。
圖書館都是充滿回憶的地方。
跨過館內陳列的書架,彷彿一同跨越過的,還有令人感慨的新舊時代交替。
尤其是在介紹過程中,百書芹的一句問話,令江學康心頭更是一陣唏噓:
你……你們……
有多久沒認真讀完一本書了?
如果讓年輕的江學康來回答,上一次認真讀完一本書還是在……很久以前。
……
沒過幾分鐘。
百書芹再次回到了二樓,手中多了一個雕花的小木盒。
“江老師,成子學弟。”
“帶著你們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