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無限的視角。你,真正的你,是一種光,是一種空性之光,是一種究竟超越、究竟自由、究竟無限的空性之光。
當我們說“你”“你的心”“你的視角”“你的智慧”“你心中的光明”,其實都是在表述一件事——究竟超越、究竟自由、究竟無限的你。從主體性來稱呼,就是你;從精神性來稱呼,就是你的心;從觀照世界的角度來稱呼,就是你的視角;從應對世界的角度來稱呼,就是你的智慧。但不管怎麼稱呼,你,其實是不變的,你永遠都是你——究竟超越、究竟自由、究竟無限。
即使你原來不知道,即使你現在知道了也不相信,即使你現在相信了但還沒有真正明白,都沒有關係。“視角系列”就是專門為你而寫,就是為了讓你知道這一點、看清這一點、相信這一點、發現這一點、了悟這一點、體證這一點、安住這一點、實現這一點、妙用這一點。
西方文化經典中說: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光,就是你,你就是光。有了光,你就會在自己之中見到上帝——究竟超越、究竟自由、究竟無限。所以,其也是一本指引人們在自己的生命中發現光、發現自己、發現上帝、融入上帝的智慧地圖。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同樣是在指引我們在自己的生命中發現光,發現自己,發現大道,融入大道。
《道德經》更是通篇都在闡述發現光、發現自己、發現大道、融入大道的方法。
《金剛經》則以另一種不斷看破放下、不斷自我超越的方式引導我們看見光,看見自己,看見大道,看見如來——自己生命中如如不動的光明性體。
包括前面解析過的佛陀、莊子以及陽明心學的通達之道,其實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發現光,發現自己,發現大道,融入大道,成為大道。
什麼是大道?大道即是究竟超越、究竟自由、究竟無限、永遠存在、永遠鮮活、永遠光明的你。
2、明:超越之明性。
明,是光明、智慧、靈明的意思。明性,是“光明大手印”這種超越性視角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慧性、靈明性。
這種超越的視角具有這樣一種非常獨特的智慧——能夠透視任何其他視角,包括自身。因透視而了悟,因了悟而無疑,因無疑而無憂。
這種透視的智慧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來自於傳統,即自佛陀悟道以來代代相傳的緣起性空的智慧;另一個方面就是來自於視角學獨有的智慧,即視角學第一法則:一切皆是視角。在這一法則之中,同時蘊含著視角學其他十九項法則,它們共同構成了視角學獨有的超越智慧之眼——究竟超越的智慧視角。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超越性視角的明性與空性是圓融一體的,明性是空性之明性,空性是明性之空性,其本體皆是超越性視角本身。說是視角,其實就是這明空不二之性體的超越性智慧的妙用。超越性視角,以空性為體,以明性為性,以慧觀為用,體、性、用三位一體,名曰視角。因為究竟超越,名曰超越視角,或曰超越性視角。在視角學中亦稱為“超級視角”。
3、大:超越之視角。
大,指的是其無限廣闊的涵容性。所有一切“心-視角-視界-世界”,皆涵容於此“光明大手印”之超越視角之內,沒有例外。同時,此“光明大手印”之超越視角,不可思議地既涵容了自身,又超越了自身。另一方面,所有具體的某種視角,皆是此超越視角“降維”之後的“變化身”。換句話說,在此“光明大手印”之超越視角的智慧觀照下,所有具體的某個視角,皆是此超越視角的“化身”。
反過來說,其實,任何一個具體的視角,其真正的本來面目,正是究竟超越的智慧視角。但是由於其超越性被遮蔽而無法顯現出超越性的作用,從而使視角呈現出了局限性、相對性、片面性、扭曲性。而究竟超越的智慧視角,即是所有一切視角的“法身”。承載此“法身”的載體——“心-視角-視界-世界”,即為“報身”。這就是視角學範疇體系下的法報化三身的關係。
“大”與前面的“光”“明”之間的關係:有光有明才能成其大。大,同時也是光、明境界的具體展現。光和明,相當於理。大,相當於事。理事一味,理才是真理,事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4、手:超越之行為。
手,就更具體了,它是“光”“明”“大”的具體體現。體現在身、口、意的行為上,體現在日常生活、工作、修行中,體現在行住坐臥、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行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