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前面幾篇中所說的儒釋道以及雪漠心學的“通達之道”,可以說都是源自於中國這片土地。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來自印度瑜伽文化的智慧——《瑜伽經》的智慧。
在這本書裡,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樣的一句話——
解脫是真理的屬性,它是獨立、自在、創造、空性和覺照本身。
——《瑜伽經》帕坦伽利
關於帕坦伽利,百度百科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大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系統。帕坦伽利開創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在瑜伽界,帕坦伽利是無人能及的,他跟佛陀、克里虛納、耶穌、馬哈維亞、默罕默德或查拉圖斯特拉一樣,都是成道的大聖人。就瑜伽的世界而言,帕坦伽利是最偉大的名字,這個人是罕有的,沒有其他的名字能夠跟帕坦伽利相比。瑜伽被帶到一種科學的狀態,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他使宗教成為一種純粹法則的科學,信念是不需要的。
為什麼要在視角學的文章裡專門闡述帕坦伽利的智慧呢?原因有二:首先,上面引述的那段《瑜伽經》裡的文字,曾經像一道光一樣照亮了筆者的心,而且這道光一直都在照耀著,從未有減弱的跡象。不僅如此,隨著視角系列文章的寫作,這道光也將越來越寬廣,越來越明亮。其次,就是百度百科中所說的,帕坦伽利實現了一個突破,即將瑜伽這種原本屬於宗教內容的訓練儀軌變成了一種科學化的訓練法則,只要按照法則去訓練即可,而無需依靠宗教中所說的信仰來達成堅定的信念。科學,意味著法則是客觀的,可重複,可驗證。
所以在闡述完中國本土優秀文化的“通達之道”之後,筆者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帕坦伽利的智慧。
關於帕坦伽利和《瑜伽經》,其博大精深的智慧絕非上面所引述的這樣短短的一段話所能概括,因此看完本文之後感覺對帕坦伽利和《瑜伽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透過網路瞭解相關資訊。
那麼為什麼筆者選取了這樣一段話——解脫是真理的屬性,它是獨立、自在、創造、空性和覺照本身——作為帕坦伽利和《瑜伽經》智慧的代表呢?既跟我們的主題“視角”有關,同時它也是筆者印象最深、初讀時最感震撼的一句話。
解脫是真理的屬性,它是獨立、自在、創造、空性和覺照本身。這句話究竟神奇在什麼地方呢?如果站在視角學的角度來說,這句話所表述的正是一種究竟超越、究竟自由、究竟解脫的超越性視角。這個視角被帕坦伽利稱之為“真理”。這種“真理”正是瑜伽以及所有印度文化宗派的終極追求——解脫、自由。
這句話中有個非常重要的詞——覺照。可以說,這是整個句子當中唯一可以用於實踐的詞。而其他詞都是一種形容詞或概念定義。
而覺照,不正是視角本身嗎?覺照,不僅是一種視角,而且是一種超越的視角。
首先,照,就像陽光照耀萬物一樣,雖然照耀萬物,但陽光本身是超越於萬物的。陽光照亮了萬物,萬物得以在陽光下顯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而陽光本身只是照耀而不干涉、不攀援、不留戀、不掛礙。照,是一種視角,視角中呈現著“視界-世界”,同時視角本自超越“視界-世界”,只是靜靜地觀照、照耀。
其次,覺照,覺既有對“視界-世界”的覺,也有對“心-視角”的覺——即對“照”本身的覺。覺對“視界-世界”的覺,是怎樣的呢?從視角學的角度可以簡單描述如下:
1、“視界-世界”如何,是由“心-視角”決定的,有什麼樣的“心-視角”,就有什麼樣的“視界-世界”;
2、視角是無限的,所以,視界-世界也是無限的。
3、雖然視角是無限的,視界-世界也是無限的,但對於某個具體的視角和視角下的視界-世界而言,視角是有限的,視界-世界也是有限的。
4、視角是平等的,所以,視界-世界也是平等。但這種平等僅僅是本性上的平等,而不是效果上的平等。
5、視角是變化的,因此,視界-世界也是變化的。沒有固定不變的視角,也沒有固定不變的視界-世界。
6、其實,一切皆是視角,視界-世界無法離開視角而獨立存在,視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