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心視角(1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3、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心視角

不管是在傳統心性智慧訓練的觀心訓練中,還是在視角學觀心訓練中,其中有一個視角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過往的書中,對於這個視角(或者竅訣)進行深入闡述的比較少。或者說,這一視角,已經融入了其他的視角中。但對於現代人來說,由於很多書籍偏重於理論,因此對於實踐訓練中的某些細節——雖然是細節但是很關鍵,就常常會有所忽略。因此,本節內容專門進行一下解析和闡述,供朋友們參考。

這個視角,也屬於對心的觀照,因此也屬於觀心的視角之一。

但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是觀照某個具體的現象,也不是觀照心的本體、本性。就是說,它既不是觀照心中的現象,也不是觀照心的本體,那它觀照什麼呢?

它觀照心的狀態。

觀照心的什麼狀態呢?在觀心的不同階段,其觀照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1、觀照心的狀態是【外放】還是【內收】。

剛開始進行觀心訓練的時候,主要觀照自己的心是在向外奔逸還是收回到了自己的內在。

發現心在向外奔逸,就及時地把心收回來。

2、觀照心的狀態是否離開了正念——自己所選的觀心法。

不僅要將心收回來,收回來後還要回到正念訓練上。至於這正念是什麼,在不同的階段其涵義也不同。對於初學者來說,就是回到自己所選擇的觀心訓練方法上。發現自己離開了這種方法,比如觀照念頭,那就回到觀照念頭上。

3、觀照心的狀態是否離開了內在的寂靜。

對於透過觀心訓練已經能夠觀照到內在寂靜——那是不動不搖的寂靜——的人來說,觀照心的狀態,其重點就在於時刻觀照自己的心是否離開了內在的寂靜,發現自己離開了,就立刻重新回到內在的寂靜中——剛開始,可能需要不斷地重複觀照寂靜的方法以重新找回內在的寂靜,等熟練了之後,一念回光,就可照見內在的寂靜,照見之後就安住於其中,念念觀照,念念安住,但有離開,即時返回。

4、觀照心的狀態是【迷、妄】還是【覺、真】

當透過觀心訓練最終明白了自己的心,見到了自己的真心時,之後的訓練,其重點就在於時時安住在真心之中。在這個階段,觀照心的狀態,其重點就是觀照自己的心是處在哪種狀態中,是在【迷、妄】中還是【覺、真】中。離開了真心,必定在【迷、妄】中,安住於真心,必然在【覺、真】中。所以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心處在什麼狀態,處在【覺、真】中,就讓此狀態不斷地延續、保持,處在【迷、妄】中,就立刻警覺,重新回到【覺、真】中。這種觀照非常重要,注意,這種觀照本身就是對【覺】的訓練,而且是讓【覺】越來越敏銳的訓練。

很多朋友在見到了真心之後,由於缺乏這種觀照訓練,其真心的力量總是非常微弱,在強大的妄心習氣面前,真心總是沒有真正的力量。所以觀照心的狀態——對這一視角的訓練非常重要,經常訓練,此觀照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時刻對自己內心的狀態“洞若觀火”,發現有不對的苗頭,立即調整,而不能等掉進了妄想的漩渦很久還迷而不覺。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自覺地、有意識地進行這種觀照的強化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5、觀照心的狀態是“有我”還是“無我”

這是檢驗自己是“真明心”還是“假明心”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要知道。“我”是非常強大的,而且是非常“自然”的,觀照自己“有我”還是“無我”,是很好的自檢自驗的方法。

如果你很自然地感覺有一個“很真實”的“我”,那麼,不管你在理上的理解有多麼透徹,也不管你有什麼樣神奇美好的修行體驗,只要此“我”清清楚楚地在,就不是真正地“明白真心”。

因為真正地明白真心後,在真心的狀態裡,你可以清清楚楚地體會到“無我”,這種“無我”的狀態同樣很清楚,很“真實”,就像曾經的“我”一樣真實——現在你發現,“我”真的已經不再真實了,而“無我”卻是真正的真實。

只要一個人真誠地面對自己,肯定知道自己目前是處在“我”還是“無我”的狀態,而且能夠清晰地觀照這兩種狀態的差別。而且在剛明白真心的時候,“我”還會經常冒出來,這時就要加強對心的狀態的觀照,當“我”冒出來時,要及時地提起警覺,觀照著“我”,讓“我”自然地消融,只要你能夠生起警覺,不掉進“我”之中迷而不覺,很快,“我”就會消融在“無我”之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