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4)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1、量子觀

根據量子科學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整個世界,不管是物質還是生命,其最小的能量交換的單位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說,量子是能量交換的最小單位。而整個世界就是能量的世界,世界的運動即是能量的運動,而能量運動的基礎就是能量交換。沒有能量交換,就沒有能量運動。是能量交換在推動著能量運動,是能量運動在推動著所有一切的運動。不管宏觀上世界看上去如何豐富多彩,差異巨大,但在微觀層面,在最基礎的能量交換層面,是一個個的量子在進行著能量交換和能量運動。這時重點來了。可以說,沒有量子,就什麼都沒有,什麼事也不會發生。所以,一切的秘密都在量子這裡。而這個量子,卻實在太神秘,神秘到科學家發現了量子的秘密後不敢相信量子的秘密。為什麼不敢相信呢?因為這會對人們的世界觀造成巨大的顛覆。科學家們發現,關於量子,有四個秘密最為神秘而不可思議:

1)量子的波粒二象性。

科學家們經過無數次反覆地實驗,最終發現,量子既不能簡單地定義為粒子,也不能簡單地定義為波。而是同時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而什麼狀況下顯現粒子特性,什麼狀況下顯現波的特性,則與實驗方式有關。可以說,量子實驗的過程,就是不斷以新視角超越舊視角的過程。人們最開始發現,量子是一種粒子。這是一種視角。後來,人們在另一些實驗中又發現,量子具有波的特性。這又是一種視角。為了徹底搞清楚到底哪種情況是真相,人們反覆不斷地實驗,最後發現,無論如何也不能簡單地定義量子只具有粒子特性或者只具有波的特性,而是同時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這就是一種新的視角。科學家們其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論,可是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結論,因為新的視角一旦開啟,此視角所開啟的視界-世界,就再也不會關上。粒子,代表了【實】,波,則代表了【虛】。同時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則意味著,量子既不是【實】,也不是【虛】,而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是超越虛實的第三態。

注意,量子觀,即是將所有的一切都觀為超越虛實的“量子海”,一切都是“量子海”的變化,實的現象也是它的變化,虛的現象也是它的變化。量子和量子海,只有變化,而沒有“生死”。

為何沒有生死呢?因為量子是超越虛實的第三態,沒有真正的實體,也不是真正的虛無。量子已經是最小的能量單位,沒有更小了。所以,所有的【生】,其實是【量子海】呈現出的某種現象的【出現】,所有的【死】,其實是【量子海】呈現出的某種現象的【消失】。某種現象的出現和消失,其實都是量子海的變化,是量子海的變化所呈現出來的影像。量子海本身沒有所謂的生死。生命也是一種量子海,生命會變化,但沒有真正的生死。將這一點觀照和體悟清楚,就能明白生死的如幻性。

2)量子突變。

科學家們在研究量子的能量交換和能量運動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更奇特的現象。即單個量子可以從【此處】消失,而在【彼出】突然出現。而此處之消失與彼處之出現,在物理上找不到任何的關聯性。而由於量子的不可標誌性,即量子本身無法區別是不是【同一個量子】,就像一滴水在此處滴入水面,而另一處的水面緊接著彈起來一個水珠,無法判定這兩個水珠是否是同一個水珠或者它們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

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消失】和【出現】,其實是就【粒子態】而言的。對於【波態】的【消失】和【出現】是難以觀測的。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視角,量子的【出現】,其實正是量子從【波態】的隱而不顯在某種條件下轉變為顯而可見的【粒子態】,而量子的【消失】,其實正是量子從顯而可見的【粒子態】轉變為隱而不顯的【波態】。所以本質上而言,所謂的出現和消失,都是以粒子態為參照系的視角。若以量子本身為視角,則只有狀態的變化,而沒有所謂的出現和消失。

這一發現揭示了世界在量子維度下的“真相”,即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即是各種事物,【有】即是粒子,【無】即是波。波,即是無邊無際無形無相的能量場。從無中可以生出有,有構成了萬物,但最終萬物仍然歸於有,有仍然歸於無。以更全面的視角來觀照和體悟,就會發現,【有】只是臨時性的現象之有,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實有】,而且也不存在真正永恆不變的【實有】;【無】是蘊藏了無限生機力量的能量之海,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的【虛無】,也不存在什麼都沒有的【虛無】。世界和生命以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