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4)黑格爾(下)

在哲學史上,人們把黑格爾視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同時也是傳統哲學思想的“終結者”。他的哲學思想總體上被歸納為【客觀唯心主義】,並被視為【唯心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絕對精神】以及以其為基礎的【辯證法】體系是其哲學思想的主要代表。

在黑格爾之前,與【絕對精神】近似的概念有:

A、古希臘羅馬哲學中的世界本原——【存在】;

b、宗教神學中的世界本體——【上帝(神)】;

c、康德的【純粹理性】;

d、費希特的【絕對自我】;

E、謝林的【絕對(存在)】

黑格爾將【絕對精神】視為所有一切存在的本體,並對【絕對精神】演化的五種階段性形式進行了闡述:意識、自我意識、理性、客觀精神、絕對精神。

【絕對精神】,與上面所說的五種概念,有著內在的繼承關係,可以說是上面五種概念的融合與凝練,從而使【絕對精神】成了唯心主義哲學思想中最近乎完美的範疇。

【絕對精神】是一種【存在】,而且是一切【存在】的【本體性存在】;【絕對精神】是世界和生命的本源,並以絕對的精神性為特徵,與【上帝(神)】這一概念有著內在的相通性;【絕對精神】是【理性】的,而且是高度理性的——達到了【真理】之理性;【絕對精神】就是自身而言就是【絕對自我】,但卻沒有【自我】之侷限,是對【絕對自我】的超越;【絕對精神】本身就是【絕對(存在)】性的,只是不僅是【絕對(存在)】性的,而且是【精神】性的。

作為哲學思想,【絕對精神】可以視為本體論範疇之本體;作為人類的現實精神,【絕對精神】則可以視為人類精神發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在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絕對精神】正是【意識】發展的最高形式。

注意,黑格爾對於意識五大發展階段的闡述,本質上仍在傳統的西方思想模式之內,而不同於東方文化中對於心的論述。

特別是其【辯證法】的內容,更是一種【抽象概念】的【邏輯辯證】。所謂辯證,即是發現其內在的矛盾,從而進行否定,再透過否定物件之內在的矛盾,進行否定之否定,逐漸深化認識的過程。

黑格爾所提出的【意識】五個發展階段,即體現了這種【辯證法】思想。

首先提出的【意識】發展階段是單純的、原始的【意識】,此意識在黑格爾的定義是關於物件的意識。

就是說,只要說【意識】,就一定是基於某種物件的意識。如果沒有物件,就沒有【意識】。

所以,這裡的意識其實是【物件意識】,但這裡隱藏這一個矛盾點,就是與物件相對的是主體。意識僅僅意識到物件,卻沒有意識到意識的主體本身。這就為意識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第二階段,【自我意識】,即是以自我為物件的意識。處在這一階段的意識,不僅能意識到物件的存在,而且還能意識到主體的存在,而且對主體存在的意識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這即是【自我意識】。

當物件和主體都被意識到了之後,新的、深層的矛盾開始顯現出來,不管是對物件的意識,還是對主體自身的意識,這種意識是純感性的意識呢?還是具有理性的意識呢?理性意味著認知更符合【客觀真相】,而感性則意味著更符合【主觀感覺】。

物件意識和自我意識,更主要的是一種【主觀意識】,其認知有著更多的主觀性。於是這就為意識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空間——客觀、理性的空間。

所以意識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是【理性】。理性是對感性的突破和超越。比如哲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都是理性發展的體現。特別是數學、物理學的發展,大大推動了人類的理性認識。當某種理性認識不再是少數人的主觀認識而變成了社會大眾的共同認識時,這種認識的性質就不再屬於【主觀認識】,而變成了【客觀理念】。比如數學公式,物理定理、定律等。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由此形成了整個社會的共同價值觀等精神性的認知,人類意識的發展就進入了第四個階段——【客觀精神】。比如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氣質等等。

注意,黑格爾的【意識】五個發展階段,其考察的物件總體而言是人的個體意識,所以即使是【客觀精神】,其具體體現仍是體現在個體意識中。只不過由於【客觀精神】高度的客觀性,使得個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