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有斐君子(2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品格,如打磨美玉一般,反覆地進行琢磨。他莊重而開朗,光明而莊嚴,這樣的一位與天地合一充盈著浩然之氣和仙風道骨的溫文爾雅的君子,真是令人難忘啊!

這裡面有幾個詞,切、磋、琢、磨。這些都是在古代加工不同器具時候所分別用的詞,加工獸骨稱為切,加工象牙稱為磋,加工玉稱為琢,加工石器稱為磨。詩文中用切磋琢磨來代表修行者修身明德的態度和功夫。切磋琢磨,體現了在追尋大學之道的過程中,修行者非常深入切實的耐心、恆心、毅力以及非常精進的修行。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即追求大道之學的這樣的一種態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對於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的這種內修的工夫,要像打磨玉石、雕琢象牙、加工骨器一樣深入用心,且有毅力、有恆心。

瑟兮僩兮者,恂慄也。恂慄,即敬畏之心、謹慎之心。恂慄,帶有一種內心的戒懼、恐懼。這種恐懼是指唯恐自己的身口意的言行違背了大學之道,違背了聖賢之道的修行。所以說君子常保敬畏之心。在佛家的修行中也有一句話叫做“不怕念起,唯恐覺遲”,即是說時時刻刻要警覺自心,當發現自己心中起了念頭,要能夠及時地覺察到念頭的動機,為善去惡,時時刻刻去修正自己的念頭。

赫兮喧兮者,威儀也。當一個修行者在經過了長期修行,特別是將自己的自性本心的光明性德顯發出來之後,就會帶有一種清靜而莊嚴、肅穆而安詳的威儀。

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當一個修行者在明明德的修行以及親民的修行,都達到了盛德至善的境界——所謂盛德至善的境界,就是他的這種光明性德不僅在他自身的修行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體現,而且將它應用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廣大領域和範圍——這樣的修行者對於家庭國家和社會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其德行能夠長遠的造福於天下百姓,所以“民之不能忘也”,人民都不會忘記他。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盛德至善的君王、聖賢等先輩們,真是令人難忘啊!為什麼人們對他們念念不忘呢?因為“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這些盛德至善的君王——這裡的君王其實已經是與道合一的聖人——這樣帝王明君,對於君子能夠尊重其賢德,重用其才能,而對於一般的臣民也能夠尊重並滿足其追求世俗利益世間幸福的願望。在儒家的語言體系中,“君子”是指追求大學之道聖賢之道的人,而“小人”則與君子相對,是指在世俗生活中追求世俗利益世間幸福的人。“小人”,是指其境界、胸懷、追求比較小,所以相對於追求大道真理追求內聖外王的君子,被稱為小人。盛德至善的君王——已經達到了內聖外王至高境界的聖人,不管是君子,還是小人,都能夠蒙受到聖人的厚德之益,所以說即使這樣的聖人離開了人間,整個社會還是忘不了他。這是其中的一種解釋。還有一種說法,“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代表了追尋大學之道的修行者,以盛德至善的聖賢先輩為榜樣,效法他們的明德修身的精神,效法他們親民利眾的精神,像這些聖人一樣去進行明明德的修行和親民的修行。“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小人”雖然不追求大學之道,只追求個人利益,但同樣可以從聖人的厚德之中獲得利益。所以不管是君子還是小人,聖人的厚德都可以利益他們。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也。與道合一的聖人就是這樣,其盛德至善的功德事業,對於各種不同層次的人,都能夠使其獲益。所以這樣的聖人,將永遠被人們銘記,被歷史銘記,沒世而不忘。

總體而言,對於今天的內容,首先是作為修行者要能夠“知止”,就是知道自己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將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大學之道的修行上。然後效法先輩聖賢,心懷敬畏,精進修行,致力於了悟天地大道和生命的真相,讓深藏在自己生命深處的自性智慧光明顯發出來,化為鮮活的智慧和無私利眾的行為,應用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成就大學之道、聖賢之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