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3)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7、J視角

完成了I視角的觀照訓練後,即可進入下一個視角觀照,即從視角學的角度,觀照之前所觀照的所有視角,從而深入地體悟所有的視角法則(共十八項),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體悟內容為“一切皆是視角”。此視角名曰J視角。

從A視角到I視角,雖然視角各不相同,但都是視角。

其中A視角已經涵括了所有觀照世界的視角,b、c、d、E、F、G六種視角則已經涵括了所有主體對客體的觀照以及主體對主體的自我觀照。h、I兩種視角則屬於視角學視角。

一般而言,從A到G這七種視角,就已經基本上涵括了人類所有的認知活動。

比如,三大科學領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總是上而言皆屬於A視角,當以視角的角度研究這些視角時,即屬於b視角。

注意,很多內容看似屬於c視角(正在觀照的主體)和d視角(對主體的觀照),比如哲學中對於思維、意識、精神等方面的研究,但其實嚴格地說來,仍然屬於A視角和b視角的範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c視角和d視角,並不是將【主體】作為一種哲學研究物件去研究,而是【主體】和【主體】的自我觀照,是鮮活的、當下的觀照,而不是觀照【某一個研究物件】。

所以,不管某一種哲學、心理科學、精神科學,在研究精神、思維和意識的領域如何精深,但本質上仍然是在研究某一個【世界】,仍然屬於A視角。如果對這種視角進行考察、觀照、反思、反省,則屬於b視角。

所以,A視角雖然是最基礎的視角,但其涵蓋面非常廣泛。A視角以及對A視角進行考察、反思、反省的b視角,基本涵蓋了人類生命活動99%以上的視角。

我們平時所說的【我】,屬於什麼視角呢?一般而言屬於A視角。難道不是應該屬於c視角嗎?

如果這個【我】正在“觀照”,那麼可以說這時的視角是c視角,而如果【我】並沒有在觀照,而只是處在一般性的生命活動中,那麼這個【我】就屬於A視角。

c及以上的視角,只有在特定的觀照中才有其視角的意義,當沒有生起特定的觀照時,就不屬於特定的視角。

所以如果缺乏主動自覺的視角觀照訓練,而希望自己的視角自動自發地實現昇華和超越,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生命會習慣性被侷限在固化的視角里,當沒有一種機緣“開啟”新的視角時,生命無法自動自發地“開啟”新視角。

“法”的珍貴之處,就在於能夠幫助人們開啟新的視角,看見新的視界。“法”是什麼?法,其實就是視角。比如佛陀為人類奉獻的最大的“法寶”就是“緣起性空”的智慧視角;老子為人類奉獻的最大的“法寶”就是“道”的智慧視角。

視角最神奇的地方在於,不同的視角,呈現的是不同的視界,不同的視界即對應著不同的世界。世界看似相同,但不同的視角照見的視界和世界並不相同。

以生命而言,每個生命都是一個世界,而且不是單一的世界,而是由無數個視角、無數個視界、無數個世界共同構成的生命宇宙。

所以,生命的世界總是有著無限的豐富多彩。但從A視角到I視角逐一觀照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視角”本身也是一個“世界”,而且是執行在我們日常所感知的“世界”之上的“世界”。而且這兩個“世界”之間有一種特定的關係,即日常感知的世界,是視角世界的投影。

所以關於視角的十八項法則,既適用於獨特的視角世界,也適用於日常感知的世界。這些法則,其實也可以說是對這兩個世界之間關係的揭示。其中最基本的關係為,視角世界代表了視角,日常感知的世界代表了視角世界所投影的“視界”。以此關係為基礎,就會發現視角法則皆是對這種關係不同角度的闡釋:

1)一切皆是視角,一切不離視角。

所有的“世界”,都有一個投影源,即“視角”。沒有“視角”,就沒有“世界”。

2)視角是無限的。

“世界”是無限的,對應的“視角”也是無限的,無限的視角投射出無限的世界。

3)所有的不同皆是視角的不同。

“世界”的不同僅僅是表象,這種不同其更深的根源,源於“視角”。

4)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視角。

這是從生命視角而言的。每個生命都是一個極為豐富的視角系統,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生命,因此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視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