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照訓練注意事項
當我們明白了【觀照】是視角學方法論的核心方法後,我們就可以對構成生命宇宙的五大範疇逐一進行觀照:觀世界、觀視界、觀視角、觀心、觀超級視角。這個觀照的過程,同時也是讓自己的視角不斷提升、不斷昇華、不斷擴充套件、不斷深入、不斷超越的過程。此過程可以視為視角學觀照訓練之次第。
另外,在觀照的過程中,不管觀照物件是什麼,都需要始終牢記,在所有的觀照中,深入地體悟以下幾點:
1、一切皆是視角,一切不離視角。
2、視角是無限的,視界是無限的,世界是無限的。
3、所有的不同皆是視角的不同。
4、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生命視角。
5、沒有永恆不變的單一視角。
6、視角是鮮活的,時時在變化,必然會變化,但只會變化而不會生滅來去。
7、所有的視角皆是平等的,但並不等效。
8、心也是一種視角,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視角,有什麼樣的視角,就有什麼樣的視界\/世界。
9、視角決定視界\/世界,同時超越視界\/世界。
有的朋友也許已經看出來了,這些都是視角法則的內容,而且基本上都是視角法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則。
的確如此,視角法則一共有十八項,其中有前九項為基礎法則,其餘九項是在前九項基礎上的擴充套件和推演。所以前九項是更為基礎的法則,只要把這些基礎法則體悟清楚了,後面其他九項法則是非常容易理解和體會的。
可以說,這九項法則已經涵括了整個視角學最核心的智慧,在觀照訓練中不斷地深入觀照和體悟這些智慧,就是將知識不斷內化為智慧的過程。
在進行觀照訓練時,有一些基礎功課是必須先完成的,如果缺少了這些基礎訓練,觀照和體悟就難以深入下去。
這些基礎訓練包括:
1、靜心基礎訓練。
1)方法一:觀照呼吸靜心法。放空大腦思維,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呼吸,靜靜地跟自己的呼吸在一起。不要控制自己的呼吸,只需要自然地呼吸,松、靜、自然即可。在觀照呼吸中讓自己的整個身心都慢慢地靜下來,進入一種非常寧靜的狀態。
2)方法二:放鬆冥想靜心法。選一個舒適的姿勢靜靜地坐著或者平躺著,先深呼吸三次,然後過度到自然呼吸。然後從頭頂開始,依次逐步放鬆全身每一個部位。可以跟隨放鬆冥想音樂來做。透過放鬆冥想,讓自己的整個身心都進入到一種非常寧靜而放鬆的狀態。
3)方法三:聆聽頌缽靜心法。靜靜地盤腿而坐,在自己的面前放置一個聲音渾厚而悠長的頌缽,然後敲擊頌缽,專注地聆聽頌缽的聲音,等一次敲擊的聲音完全消失後再進行下一次敲擊。透過專注地聆聽頌缽的聲音,也可以很快地讓自己的整個身心都靜下來。
4)方法四:觀照寂靜靜心法。透過某種方式引導或者在老師的引導下,體會到自己內在不動的寂靜,然後將自己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此寂靜之中,安住於寂靜,同時靜靜地觀照寂靜。
5)其它方法:誦經、抄經、持咒、唸佛、誦讀、讀書、靜坐等,感覺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最容易讓自己快速地進入寧靜的狀態,就可以選擇哪種方法,然後長期修持。
2、定心基礎訓練。
上面各種靜心的方法,同時也可以作為定心的方法。
靜心,是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定心,就是讓自己的心一直保持在寧靜的狀態,不被其他因素干擾。當靜的狀態比較深入而穩定的時候,就會進入定的狀態。定,即是心定於一處。定於何處呢?在視角學定心訓練中,定於寧靜、寂靜、清靜、明靜之中。就是既非常地寧靜,沒有紛飛的妄念,又覺知清明的狀態。
3、觀心基礎訓練。
在靜心和定心的訓練中,其實已經有觀心的訓練在其中。最基礎的觀心,就是反觀、體會自己心的狀態,看看自己的心處在什麼狀態,寧靜還是不寧靜,清明還是不清明,有妄念還是無妄念,已經定下來還是尚未定下來等等,都要有清楚的照見。這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妄念,注意不要跟著妄念走,不要陷入到妄念之中,而是靜靜地看著念頭生滅來去,只是靜靜地看著就好。如果沒有妄念,注意這時要繼續保持清楚的觀照,不要讓自己陷入昏沉的狀態,發現自己昏沉了,要及時調整。觀心基礎訓練要點:靜、淨、清、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