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觀照
之前我們說,視角學的核心方法,是以對【視角】的觀察、觀照、審視、體會、體悟、理解、超越為基本方法和路徑,實現【視角】的不斷提升、不斷昇華、不斷超越。
如果將視角學的核心方法濃縮一下,則可以表述為:以觀照之視角觀照視角。
再進一步濃縮的話,即為:觀照視角。
如果只留兩個字的話,那就是【觀照】。
為何不留“視角”而留“觀照”呢。因為當說“觀照”的時候,這“觀照”本身就是一種視角。
強調“觀照”,正是為了強調視角方法論的核心要訣——觀照。
觀照,包括了【觀】和【照】。何為觀?何為照?
觀:觀察、審察、審視,皆屬於觀。
照:觀而不隨,名曰照;照見其全體、區域性、細節及其各種因緣關係,名曰照;照見其優勢、劣勢、長處、短處等,名曰照;照見其侷限、盲區,名曰照;照見其本質、本性、內在之規律,名曰照;照見其可以進一步提升、昇華的空間,名曰照。
觀與照結合,即為觀照。
觀照為視角學方法論之核心方法、核心要訣。
何以如此?這乃是因為,觀照是超越的核心秘密。甚至可以說,觀照即是超越。
在視角學中,觀照生命宇宙五個基本維度——世界、視界、視角、心、超級視角,即是觀照訓練之次第。
需要注意的是,這五個基本維度,同時也是五種視角。觀照這五個基本維度,即是對這五種視角的觀照和超越。
觀照世界,即可超越世界;觀照視界,即可超越視界;觀照視角,即可超越視角;觀照心,即可超越心;觀照超級視角,即可超越超級視角。
觀照超級視角之觀照,其實是超級視角之自觀自照,其超越亦是超級視角之自我超越。
在傳統心性智慧訓練中,觀心——觀照自心,是非常重要的訓練方法。在視角學中,更是將觀照——時時刻刻主動自覺地觀照,作為視角學實踐訓練的核心內容。
在進行【觀照】訓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靜觀
觀照的時候,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靜靜地觀照。靜不下來的話,觀照就難以深入。透過深呼吸,觀照呼吸,慢慢地就可以讓心靜下來。心靜的程度越深,觀照的效果越好。
2、淨觀:
觀照的時候,不僅要讓心靜下來,還要讓心逐漸達到清淨的狀態。什麼是不清淨呢?當各種紛飛的妄想以及煩惱痛苦的烏雲充滿了心靈的天空時,就是不清淨的狀態。如何才能讓心清淨下來呢?靜靜地觀照這些烏雲,但不評判,不陷入,任其自來自去,自生自滅。注意力和重點始終放在靜靜地觀照本身。在訓練的過程中,烏雲就會逐漸散去,心靈的天空就會漸漸地恢復清淨。心清淨了,在清淨心中進行觀照,即是初步的淨觀。
更深一步的淨觀,則是藉助“緣起性空”的視角觀照一切現象的空性本質。空性,本無垢染,本自清淨。這時在清淨心中以空性的慧眼觀照一切,即是真正的淨觀。
3、敬觀:
觀照的時候,心的狀態除了要寧靜、清淨,還要有一種誠敬、虔敬。即對天地、宇宙、自然、大道的敬畏之心,對先聖先賢的敬仰之心,對生命智慧傳承法脈的虔敬之心、對追求生命徹底覺醒的至誠之心。有了這種敬心,心就更容易進入寧靜、清淨的狀態,觀照和體悟也會更加深入。
4、境觀:
【境】,即【視界】。境觀,就是將呈現在觀照視角下的一切顯現都觀為視界,觀為一種境。對於視界(境),需要明白,不管這種視界(境)是什麼,是怎樣的,其都是會變化的,會隨著視角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不要將【視界(境)】視為【真實不變】,而應視為一種臨時性的、有條件的顯現。這樣就可以始終保持對視界(境)的觀照而不會認假成真。這就是境觀的重點。
5、鏡觀:
【鏡】,即【視角】。鏡觀,就是始終保持觀照的獨立性,使觀照像鏡子一樣,既可以清晰地照見永珍,但同時又不為永珍所幹擾,始終保持觀察的獨立和清明。
在實際訓練中,即可以將自己的心和視角觀想為一面無形的鏡子,將照見的一切觀為鏡中之影像,人來照人,事來照事,物來照物,但任其自來自去,心和視角不為所動。
【鏡觀】的要點,不僅在於不動心,還在於保持觀照的清明,清楚,清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