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束縛,即【我】的束縛。
如何打破【我】的束縛呢?其實也很簡單,就對c視角——正在觀照的主體,僅以視角去看待、去觀照,去體會、去體悟,而不要掉進【我】的習慣性視角中。
正在觀照的主體,不是【心】,不是【我】,而是單純的正在觀照的【視角】!這即是c視角和d視角觀照訓練的核心關鍵。
在此基礎上,深入地體悟c視角——生命主體之視角的本質、本性。這就是d視角要完成的任務。
d視角最基礎的任務,即是在深入觀照c視角的基礎上,產生出新的領悟,從而促成E視角的產生——生命宇宙之本體視角。從生命主體,到生命宇宙之本體,這其中最需要突破的就是習慣性的自我視角。雖然一直在進行視角學訓練,但是由於自我視角的頑固性,這種頑固的自我視角總是會不自覺地佔據主導地位。而d視角的訓練,就是為了用視角學的強化訓練方法,從根本上徹底扭轉自我視角,將自我視角轉變為單純的視角——視角還在,但【自我】卻消弭掉了。
在這裡,除了堅持按照視角學方法進行強化訓練外,還可輔以其他各種智慧性的訓練方法,以加速修行者看清【我】的幻相,加速掃除對【我】的執著。這些方法同樣是一種智慧性的視角。
1)參照傳統修行訓練方法,如四念處、五蘊觀等,深入觀照和體悟物質性的身體之因緣聚合性、無常性、無我性、變化性、空性,深入觀照和體悟心理和精神現象的因緣聚合性、無常性、無我性、變化性、空性,包括感受、思想、情緒、情感、心意、記憶、念頭、語言、行為等身心活動。
2)結合現代科學對於世界和生命的研究結果,按照之前介紹過的量子海觀照法,將整個世界和自己的生命從量子微觀層面觀為不斷運動變化的量子能量海,所有一切都是量子排列組合和能量運動變化而呈現出的現象。這些現象瞬息萬變,從根本上而言,都是量子的變化,而非我們日常所看到和認為的那樣。
3)將自己的心觀為一面鏡子,將所有的現象觀為顯現在鏡子之中的現象。鏡子無形無相,卻可以映照一切。一切現象雖然看似真實不虛,但其實一直在不斷變化,如夢如幻,了無實質,亦究竟不可得。
方法3),其實是視角學訓練的形象化,鏡子即是視角,現象即是視界。正在觀照的主體,即是一無形無相的、猶如鏡子一樣映照一切的視角。
以此方法長期訓練,既可不斷深化對於生命主體性視角的體會——生命主體,即是視角本身,再無其他。視角雖然可以千變萬化,但視角的主體性永遠不變。視角永遠是生命的主體,視角在變化中不變,在不變中呈現各種紛繁複雜的變化。各種變化的視角是視角的功能妙用,而不變的視角之本體,則永遠是生命之本體,此本體為生命之主宰,所以亦可稱為主體。
當訓練者清晰明白地體悟到,心、視角、主體、本體,其實都只是一體之異名時,就誕生了新的視角——生命宇宙本體之視角。
3、E視角和F視角
在這種視角中,整個生命宇宙中的所有一切現象,都如鏡顯影般顯現在本體視角之中,此視角已經涵括了整個生命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因此稱之為生命宇宙本體視角,即十二種視角中的E視角。
對生命宇宙本體視角(E視角)的觀照與體悟,即是F視角。
其觀照和體悟的內容之重點為:
1)E視角之【本體】的特性:有沒有實體?有沒有實質?有沒有形相?有沒有邊界?有沒有生滅?有沒有來去?有沒有增減?有沒有善惡?
2)E視角之【本體】的另一些特性:注意深入觀照和體會其本有的【靜】【淨】【清】【明】之性。靜,即寧靜、寂靜。淨,即清淨無染。清,即清靜、請醒。明,即清明、光明、明白。
3)觀照E視角的【超越性】:超越一切現象,超越一切名相,超越一切語言、超越一切概念。超越邏輯,超越思維,超越思想,超越“世界”,超越“視界”,要見到它,只有深入地觀照和體悟它。
將這些全部體悟清楚了之後,對於E視角就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即是F視角要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