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觀照視角
視角,是視角學之核心;觀照視角,是視角學方法論之核心。
對世界和視界的觀照訓練過程,其實也是在間接地進行觀照視角的訓練。
對世界和視界的觀照,一直都是在視角和視角學智慧的觀照下進行的。當對世界和視界的觀照完成之後,即可直接從觀照視角的角度進行訓練。
在觀照視角的訓練中,對以下十二種視角的觀照可以體現出視角學獨特的方法論特色——不斷地提升和擴充套件視角的維度,從而獲得更深刻的領悟。
1)看待世界以及各種人事物的某種角度(A);
2)對A的觀照(b);
3)正在觀照的主體(c);
4)對c的觀照(d)
5)生命宇宙之本體(E);
6)對E的觀照與體悟(F);
7)對F的觀照與體悟(G);
8)對AbcdEFG的縱向統合觀照(h);
9)對AbcdEFGh的視角學觀照——【超級視角-心-視角-視界-世界】(I);
10)對AbcdEFGhI的視角學觀照——一切皆是視角(J);
11)對超級視角的觀照與體悟(K);
12)對生命宇宙觀的觀照——【超級視角-心-視角-視界-世界】(L)。
1、A視角和b視角
在沒有進行視角學訓練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的視角停留在A視角層面,少數人會主動自覺地將視角提升到b視角層面和c視角層面,能夠達到d視角以上的人主要集中在非常稀少的心性智慧實修者,但一般也會止步於d、E、F、G。h、I、J、K、L這五種視角和對這五種視角的觀照,則是視角學獨有的訓練內容,透過對這些視角的觀照訓練,將極大地提升生命對於視角智慧的領悟,使自己擁有一雙能夠透徹觀照一切同時亦能夠超越一切的慧眼。
首先,對這些視角的觀照,是在完成了觀照世界和觀照視界兩項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在實際訓練中,A和b其實是對前面兩項訓練內容的【溫故】同時【而知新】。A視角和b視角雖然是最簡單的觀照視角的訓練內容,但與【觀照世界】和【觀照視界】仍然有很大的區別。對世界和視界的觀照,其中重點尚不在於視角本身,但A視角和b視角,其重點卻在視角本身。透過前面兩項基礎訓練後,訓練者已經初步領悟到了,世界和視界之所以紛繁複雜,人們之間的觀點差異巨大,其根源乃是源於視角的不同。因此接下來的訓練就將注意力和重點集中於視角,透過觀照視角去領悟更深的奧秘。
對A視角和b視角的觀照,是最基本的觀照視角的訓練。同時這兩項訓練內容也會貫穿於觀照視角的訓練。而且隨著觀照的不斷深入,對A視角和b視角的觀照和體悟會不斷更新A視角和b視角,更新後的視角,則既繼承了原來的視角,又超越了原來的視角。就像一個孩子從嬰兒長大成人,其每一步成長,都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和成長。從相續性來說,孩子似乎還是那個孩子,是同一個人,而從內涵性來說,孩子已經不是那個孩子,不再是同一個人。從發展的視角來看,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孩子、固定不變的人。視角的成長也是如此。
2、c視角和d視角
這裡要重點說一下視角c——正在觀照的主體,和視角d——對主體的觀照。
視角學訓練有個特點,就是任何一種視角,比如A和b,比如c和d,在不同的訓練階段,其實其觀照和體悟到的內容差異巨大。那麼哪一種是對的呢?視角學一般不以對錯去評價某一種視角。因為在視角學的視野裡,所有的視角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同的視角之間也是平等的。而要消除某種視角的侷限,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視角,打破侷限,消除盲區,當以新的視角照見新的視界時,一切已然盡在眼底,無需多言。
這裡先以一般大眾視角來看一看視角c和視角d,以大眾視角來看,視角c即是【我】,視角d即是【我知道是我】。在視角學訓練中,則需要從視角的角度進行觀照和體悟。
以視角學範疇而言,在觀照視角的訓練中,A視角,相當於【視界-世界】,b視角,相當於【視角】,c視角——正在觀照的主體,相當於【心】,d視角——對主體的觀照,相當於【心】的自觀自照。對於觀照【心】的訓練,我們將進行專章闡述,這裡所要達成的目標是透過視角學訓練,徹底解除一般大眾性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