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後記:寓言夢囈(1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雖然對於自性本心的瞭解不是那麼容易,但只要我們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心,真實而理智地去觀察、體驗、思考、感悟,其實我們還是可以不斷地撥開迷霧,逐漸看到世界以及我們生命的真相。

對於自性本心的真相,一個人坐下來仔細想了一想,又用心體會了一下,從本以來我們的心難道不是本來就是很安靜的嗎?如果沒有人來打擾,就這樣安靜地看著遠山和陽光,聽著風聲和鳥鳴,同時專注地體驗並反觀……

這遠山、陽光、風聲、鳥鳴,既像是在我們的心外,又像是發生在我們的心內,再仔細地體會一下,其實這些不正是我們的內心與外緣的相互感應所產生的現象嗎?

這些現象就像是映在湖面上的影子一樣映在我們的眼中、耳中以及心中,如果突然去掉我們心的感知,那麼這些影子又在哪裡呢?

究其根本,除了我們的心所捕捉到的影子,又到哪裡去找所謂的外在世界的本質呢?

這些影子有多種表現形式,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有味道、有觸感、還有我們對這些影子的認知和解讀。

當看著鏡子裡的一切,似乎是那麼地真實,可是我們都知道那其實只是影子,而現在我們也知道了我們的心也是一面無形的鏡子,而世間的一切,都映在我們的心鏡中,只是,這些影子更有真實感更能迷惑我們罷了。

既然這一切都是影子,那麼什麼才是真實的呢?

世界既然是我們心上的影子,那麼去外在的世界追尋就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只有來到映現這影子的本源——我們的心,才能找到答案。

世界是心上的影子,那麼心呢?心是什麼呢?

雖然我們這樣說著我們的心,可是我們又無法看見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感官怎麼找也是找不到我們的心的。我們的心在哪裡呢?

既然一切都是心上的影子,由此可以知道,其實我們的心並不在某一個特定的地方。天空那麼遼闊,宇宙無邊無際,可是這一切,都只是映在心上的影子而已。

所以我們的心其實遠比我們認為的要大的多,我們即使可以用天文望遠鏡望到130億光年那樣遙遠的宇宙星空,卻仍未越過我們心靈之影的邊界。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我們的心無處不在,無邊無際,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的心內,而非心外。

可是為什麼我們卻經常認為自己是這樣藐小的一個個體呢?

這隻能說明,這種認知其實是我們的錯覺。我們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小小的個體,而忘記了,其實我們所能夠想到的一切事物,其實都發生在我們自己之內。

我們如何才能穿透我們的錯覺,而回歸真實的本覺呢?

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這個問題。

這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的心內,說明我們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生命,這宇宙就是我們自己,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把這小小的身體當作是自己呢?這個小小的身體為什麼會存在併成為我們的牢籠呢?

被困在這小小的身體之內,是我們自願的呢?還是被誰脅迫的呢?

既然這無邊無際的宇宙大生命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又會被誰脅迫呢?

如果說是我們自願的,為什麼我們要自願被束縛在一個小小的身體裡呢?

當我們這麼去想,有一個答案會自動浮現出來——我們希望體驗一下作為個體生命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我們本來是無邊無際的生命,一切都發生在我們自己之內,但我們或許厭倦了這樣的體驗——這樣的體驗也許已經體驗了幾千億年,於是我們希望體驗一下一個小小的個體生命的生活,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基於我們自身無所不能的力量,我們的願望就這樣實現了。

在這一刻,我們的生命從一個整體的生命瞬間就化成了無量無邊的個體生命,或許我們為了讓這體驗更加真切,我們希望每一個個體生命都需要暫時忘卻他們原本是整體大生命這一事實,我們加持我們自己化成的每一個個體生命進入了“分離”的幻境。從此我們就以一個個個體生命而存在,體驗著作為一個個體生命的悲歡離合。

我們這樣體驗著,我們體驗得時間越久,我們就越沉迷於這幻境,我們再也無法想起我們其實都是一個整體生命。

但是幻境終究是幻境,不是真實,處在幻境中的個體生命們也終有厭倦的時候。

在這無量無邊的個體生命中,也許最初是沒有覺悟者的,當我們希望體驗個體生命的願望升起的那一刻,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