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
——閉著眼睛,眼前只是一片黑暗;
——現在請你確認一下,當你閉著眼睛時你是否看得見黑暗。
——我看得見黑暗。
——所以,不管你是否閉上眼睛,你都看得見,只不過所見不同罷了。
——這又有何意義呢?
——“不管你是否閉上眼睛,你都看得見”,你小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當然
——所以,不管你的年齡、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實至少有一樣是沒變的,那就是“不管你是否閉上眼睛,你都看得見”,即使有人雙目失明,但其實他所失去的也僅僅是眼睛,而他雖然看不到光明,但仍然看得見黑暗。而且一旦找到治療的方法,他又可以重見光明。但重見光明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具有“看得見”的本性,否則,眼睛治好了也看不見。
——你是說“看得見”的本性是永恆的?
——是的,因為“看得見”的本性始終沒有變過。
——那“聽得見”、“嗅得見”應該也是如此吧?
——是的,的確如此。
——那“看得見”、“聽得見”、“嗅得見”的本體就是“恆我”嗎?
——你終於找到你的“恆我”了。
——可是,如果我的“身我”死了,我是否還能“看得見”呢?
——一個盲人,他的眼睛是不是已經死了呢?
——可以這麼說。但他還沒死呀!
——他雖然沒死,但是他的“身我”的其它部分是不具備“看得見”的本性的。但他仍然“看得見“黑暗。
——所以,雖然“身我”死了,但“恆我”仍然“看得見”、“聽得見”、“嗅得見”?
——是的,的確如此。
——這樣說來,還真有一個永遠具備“看得見”、“聽得見”、“嗅得見”的功能的“恆我”?可是我為什麼看不見這個“恆我”呢?
——因為“恆我”是無形無相的,所以你用眼睛看不到的,用耳朵是聽不到的,用鼻子是嗅不到的。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深深地靜下心來,反觀內照,就可以“見到”。
——那我的“恆我”與你的“恆我”有什麼區別嗎?
——每一個人的“恆我”從本體而言,並無區別,如有區別,就不是完整的。雖然每個人的“恆我”是相同的,沒有任何的差別,但每一個人的“恆我”都有著自己精彩的故事。就像是天下的水在本體上都是水,並無差別,但江河湖海雨雪冰霜卻有著各自不同的精彩一樣。
——那我的“恆我”和你的“恆我”是同一個“恆我”嗎?
——不能說是“同一個”,但也不能說“有什麼差別”,也就是說,是“不一不異”的。舉個例子:一滴水和另一滴水,既不能說這一滴水就是那一滴水,也不能說這滴水和那滴水有什麼不同,特別是當兩滴水匯到一起,就更分不清彼此了。所有眾生的“恆我”均是一體的,就像每一滴水迴歸到大海一樣,都已經與大海融為一體,無有你我。
——原來每一個人的“恆我”都是一樣的啊
——是的,所以所有的人,不僅所有的人,而且包括所有的眾生的“恆我”,都是一樣的、平等的、沒有任何差別的。
——而且,每一個人的“恆我”都是不生不滅的,也就是說是永恆的。
——是的,所以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
——既然每一個人的“恆我”才是真我,而每一個人的“恆我”又沒有任何差別,不僅沒有任何差別,而且都是永恆存在的,那麼眾生的“生、老、病、死、功、名、利、祿、愛、恨、情、仇”不都是一場遊戲嗎?
——呵呵,正是如此。
——那麼在遊戲中產生的快樂與痛苦是真實的呢還是虛幻的呢?
——快樂與痛苦,說到底是虛幻的,因為快樂和痛苦只是身心的感受,而“恆我”永遠是“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的,眾生追求快樂而逃避痛苦,卻不知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沒有快樂也就沒有痛苦,痛苦和快樂是相伴而生的,只想得到快樂卻想躲開痛苦,在心未解脫之前,那是永遠不可能的。
——解脫了之後,就只有快樂沒有痛苦了嗎?
——解脫之後的快樂和解脫前的快樂是不同的,就像你知道了你是在遊戲之中,遊戲之中的酸甜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