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一元(1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首先非常感謝朋友嶼木的推薦,在噹噹網上購買了尹真老師的《傳統修身法理》和《針灸心法淺談》兩本書。

這兩本書中,都非常重視[氣],並把[氣]作為萬事萬物的本源。

其中《傳統修身法理》談到,一切皆是[氣],包括[虛空]。

也就是說,不管宇宙有多大,或者有多少個數不清的宇宙,一切都是[氣]的運動變化而已。除了[氣]再無其它。[氣]只會運動變化,而不會生滅增減,我們看到的一切生滅現象,都是[氣]的變化形態而已。而這個[氣]不僅具有物質性,同時也具有精神性,說[物]也是這個[氣],說[心]還是這個[氣]。[物]的一面即為[陰],[物性]即為[陰性],陰性的特點是沉靜、凝聚、濁重,聚而成形;[心]的一面即為[陽],[心性]即為[陽性],陽性的特別是靈動、擴散、清輕,消散無形。

不管[氣]的運動變化具體表現如何,其[物性]再重,[陽性]亦不滅,比如石頭、金屬等,看似為純粹的物質,但在其微觀層面,陽效能量的高速運動從未停止過。同樣的,對於[光]來說,不管其[陽性]如何高超,其內秉的[陰性]、[物性]亦為不滅。比如[光],雖然具有每秒30萬公里的運動速度,但仍然會被巨大天體的引力場所吸引,從而改變其直線運動方向而彎曲。

人類的生命也是如此。我們的身體由各種形態的[氣]構成,我們的[心]同樣也是一種[氣]。

就本質上而言,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們認為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其本質,都是心性與物性一元無分的[氣]而已,在最精微的層面,最本源的[氣]是同一的,是不生不滅的,是不增不減的,心就是氣,氣就是心,氣外無心,心外無氣。更根本的說,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氣外],也不存在所謂的[心外]。

[氣外]或者[心外]僅僅是我們的一種分別妄想,只有心氣一元的[氣]存在,或者說,只有心氣一元的[心]存在。更進一步地說,那最終的[本源]已經超越了[氣],也超越了[心],不在任何概念之中。

道家文化,注重客觀性,所以名之為[道],[道]即是[氣]的異名。

老子《道德經》中對[道]的描述,即是對最精微、最本源的[氣]的描述。

當人類生命能夠將自己的身心透過修行主動迴歸於這種最精微的心物一元的氣,就實現了[與道合一]。

佛家文化,重視主觀性,所以名之為[心],[心]亦是[氣]的異名。

當人類生命能夠將自己的身心透過修行主動迴歸於這種最精微的心物一元的心,就見到了真心、如來。

最精微的[氣]、[物]、[心]、[道],是超越於一切[粗重]的[氣]、[物]、[心]的,對於最精微的[氣]、[物]、[心]、[道]來說,這些名字也是多餘的概念。

每個生命所感知的[世界]主要取決於其[根本生命氣]所處的層次。

每個生命以其身心中能夠成為主宰力量的[生命氣]作為[主氣],以其他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物氣]、[生物氣]、[生命氣]作為[輔氣],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生命存在的全部內容。

當然從宏觀層面而言,一個人生命存在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包括了整個宇宙中所有一切的存在。

但當一個生命建立起[相對獨立性]的自我認知之後,這個生命的世界就變成了以其相對獨立的生命為中心以及與之有明顯關聯關係的一切的總和。

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真是一針見血。

在其中一種[根本生命氣]作為主宰的同時,與之有關係的其它[物氣]、[生物氣]、[生命氣],也在時時刻刻不斷地與其[根本生命氣]發生著相互作用。

也就是說[根本生命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的。

[根本生命氣]與其它[氣]的相互影響,主要取決於[根本生命氣]的[傾向性]。

這種[傾向性],表現在諸多方面,就人類來說,脾氣、性格、習氣、愛好等都屬於這種[傾向性]。

這種[傾向性]的形成,既來源其精神性方面的主觀選擇,也來源於其所有相互關聯的[氣]的總體環境的相互影響。

如果我們沒有自省、自警而一切放任自流的話,[物性]的沉積性、濁重性、凝聚性,就會使[根本生命氣]中的陰性、物性越來越顯化,陽性、心性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