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1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心經》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對應外面的世界即是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房屋田舍等物質物件,對應生命即是生命的有形身體。

色的本質涵義是“相”,即“顯現”。

因此擴充套件開來,色,不僅可以包括外在的物質現象、自身的生理現象,還可以包括內在的心理現象。

色不異空,即是說“顯現”的同時並沒有離開“空性”。

色為什麼顯現的同時也是空性的呢?

空性,即空無自性,自性,即不依賴任何其他事物而獨立不變的本性或實質,空無自性,即是說沒有恆常不變的本性或實質。

所有的事物都在變化之中,都依賴於其他事物而存在,在事物之中找不到一個永恆不變的核心本性和實質。

宏觀上來看,每一種事物都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產生,並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消滅,沒有例外;微觀上來看,構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理單位是量子,而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量子最終表現為波還是表現為粒子,依賴於觀察物件所採取的觀察手段,且量子可以相互轉化。

到目前為止,從科學上尚未找到一種獨立的永恆不變的物質粒子。

所有的物質粒子都在運動之中,都在相互交換能量,都在變化之中。在物質變化的無窮多的狀態中,沒有一種狀態是可以靜止下來然後保持不變的。物質表現出來的靜止狀態、穩定狀態僅僅是在某一個層面的現象,在更深的層面,則處於高速變化之中。

物質的變化其實是能量的變化。

能量,沒有其本體,但有其作用。

能量,本體“空”而現象“有”。

世界表面上是物質的運動,更深一層,是能量的運動。

生命行為同樣表現為能量的運動。

在客觀世界,物質運動遵循質能守恆定律。

物質和能量只能相互轉化,而總量不變。

即物質不滅、能量不滅。

不滅的另一面就是不生,變化只是現象,實質上不生不滅。

對於生命而言,同樣如此。

在生命能量運動中,“心能量”在其中佔據主導作用。

生命現象,即是“心能量”運動所顯現出來的表象。

心能量不僅是生命現象的主宰,同時也是客觀世界能量運動現象的主宰。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對於具體的某個生命而言,客觀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取決於該生命主體的心能量的能量水平。

對於同一物件,不同的生命主體所感受到的“客觀真實”是不一樣的,甚至完全不同。

比如水,對於人類來說它是水,而對於生活在水中的魚來說,水就是它生活的空間。

所以,沒有獨立於“心能量”感知的“客觀真實”,所有的“客觀真實”都是相對的,相對於不同的生命主體顯現著不同的真實。

這揭示了一個真理——客觀世界其實是主觀“心能量”世界的“倒影”,是主觀“心能量”世界的“自我投射”——這才是客觀能量世界的“空性”本質。

那麼主觀“心能量”的本質是什麼呢?

當客觀能量世界迴歸其“倒影”的主體“心能量”,則世界就只剩下了“心能量”,不再有主客之分。

而人類發明的所有語言都是用來“描述”現象的,當現象散去,那個最真實的本質就顯露了出來,雖然顯露了出來,卻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因為沒有一個可供描述的物件,它是生命主體自己,而非一個“物件”。

對於這個生命主體的本質,無法用概念直接去定義它。

所有的概念都有內涵和邊界,而生命主體,沒有可供觀察的內涵和邊界。

那麼該怎麼來描述它呢?

可以用間接的方法。

注意,間接的方法,就是說,語言說出的並不是它本身,而只是指向它的路標。

比如我們說,它不是有形的,所有有形的皆不是它。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你所想到的無形的,就是它。

但一切有形的以及無形的,皆不離於它的作用。

世界是心的倒影。

倒影不是心,但也離不開心,沒有了心,哪有心的倒影。

色,即是“倒影”。

空,即是“心”。

色不異空——一切現象,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