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超級視角是純真的、純粹的、純淨的、純潔的、純樸的,其性至真至純,且具足臨在性。
大道至簡,超級視角即是道在個體生命中的體現,其具有鮮明的道性——純真無染,純一無雜,至簡至樸,純淨光明。
超級視角看世界,既像孩子那樣純淨、天真,又像智慧的老者那樣通透、曠達。只是,它同時還是寧靜的、安詳的、和平的、和諧的。
而所有這些又全部融入於超級視角當下之“在”——這種“在”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在”,而且是有著清醒、清晰、清明的覺知的“在”。
在這種清醒、清晰、清明的覺知中,這種“在”的確是單純的,是純淨的,是純真的,是純粹的,是純淨的,是純潔的,是純樸的,是寧靜的,是安詳的,是和平的,是和諧的,是清淨的,是清明的——其實這種表述僅僅是一種引導,對於照見當下之“在”的那一刻而言,這些語言都是多餘的累贅。你只需要靜靜地照見它,融入它,成為它,再沒有你和它的分野,你就是它,它就是你,如是而在,自然,自由,自在......
這樣的“在”也被稱為“臨在”——超級視角是一種“臨在”,超越的臨在、無限的臨在、離相的臨在、離言的臨在、寂照的臨在、光明的臨在、自由的臨在、自在的臨在......
“臨在”即是“覺醒”,離開了這種“臨在”的狀態,即是“無明”、“夢境”、“輪迴”。
所以也可以說,所謂覺醒,就是生命從無明之“在”的狀態轉變為覺醒之“臨在”的狀態。
所以,不斷地自問自答,“在嗎?”“在。”即是一種讓“覺”從“在”中醒來,自觀、自照、自明、自覺、自悟、自證的過程。當“在”中有“覺”,“覺”中有“在”,“在”就變成了“臨在”。
“臨在”之覺,其覺的中心、核心正是“臨在”本身而非其它。當生命處於“臨在”的狀態時,雖然一切身心內外的一切現象,都鮮活地映現在“臨在”的視角下、視界裡,但“臨在”之覺的方向、中心、核心,卻始終聚焦於“臨在”本身,而不會被現象所帶走。更不會迷失在現象中迷而不覺。當然,開始的時候是需要多加訓練的。而自問自答“在嗎”“在”即是訓練的方法和竅訣。藉助這一方法即可快速地重新回到“臨在”的狀態中。
在“臨在”的視角下,一切都在“此時此刻”鮮活地發生著,呈現著,所有的一切就呈現在唯一的“此時此刻”,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過去的一切已經歸於寂滅,未來的一切尚未發生,只有“此時此刻”,發生的正在發生,變化的正在變化,而發生的必然會變化,變化的必然會消散。只有照見這一切發生和變化的“臨在”,當下“臨在”,永遠“臨在”,一直“臨在”......
所以,從“臨在”的視角,人們對於生命的追問就有了了無疑惑的答案——
“我”是誰?——“我”,即是“臨在”。
“我”從哪裡來?——“臨在”之“我”,一直皆“在”而沒有來處。
“我”到哪裡去?——“臨在”之“我”,一直皆“在”而沒有去處。
“臨在”之視角,同樣是一種視角,但這種視角已經超越於所有的“非臨在”狀態下的視角,只有“臨在”本身才能擁有“臨在”之視角,所以如果你不能進入“臨在”之“門”,就無法明白“臨在”和“臨在”之視角究竟是怎樣的。
那麼超級視角和臨在視角是完全等同的嗎?
這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從某些角度看,它們是完全等同的,從另外一些角度看,它們仍然有所區別。
臨在視角,強調的是臨在性。超級視角其內涵則更加廣闊,不僅包括了臨在性,還包括了之前所闡述過的各種性質,比如超越性、無限性、離相性等,同時,超級視角的性質是非常豐富的,無法以語言而盡述。
但就本體而言,臨在視角與超級視角,並不是兩個不同的本體,而是同一本體,強調其超越性時,一般稱為超級視角,強調其臨在性時,亦可稱其為臨在視角。所以就其本體而言,的確是等同的。
一定要明白,一切概念,皆以其特定的內涵和意義而為人們所使用。從這個角度而言,臨在視角這一概念的內涵範圍要明顯小於超級視角所對應的內涵範圍。所以在這一角度上,它們並不等同。
由此我們也更能明白“視角”的“秘密”——視角不同,“所見”即不同。
但超級視角本身是“臨在”的,如果生命尚未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