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超級視角本自鮮活靈動,本具鮮活靈動性。
超級視角,是無限鮮活的視角,是無限靈動的視角,是妙用無窮的視角。
一定要明白,雖然我們一直在說“超級視角”,但其實我們說的是生命本身,是我們自己,是我們生命的本體和本體本自具足的智慧。
對於這種智慧,雖然說了那麼多的特性,但其實這些闡述僅僅是一種指引,是幫助我們去尋覓、發現、觀察、參悟、體會、體證自心本體真相、真性的一道門、一扇窗。
更貼切的比喻也許是,所有這些闡述其實是一面鏡子,鏡子本身並不重要,鏡中照出的影像本身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藉助這些鏡子照見鏡子對面的自己。
如果一個人從未藉助鏡子、照片等工具見過自己的影像,那麼就很難設想自己的臉到底是什麼樣子。
對於我們的生命而言,我們不僅需要看到自己的臉,還需要看到自己的心,還需要看到心之本體的樣子。
猶如照鏡子時,角度不同,我們看到的鏡子裡的影像就會不同一樣,從不同角度闡述的超級視角的特性,同樣也是對生命本體之超級視角從不同角度照見的映像。
超級視角,本無任何形相,所有關於其特性的闡述,都僅僅是某個角度的闡述,而非全體全息地闡述——那是無法闡述的。
所以,整體性的闡述就只能是一種“無言的沉默”——如是而在,如是而已,如是如是。
其實,所有對超級視角的尋找都相當於在問:我在哪裡?在哪裡能找到我?
如果你這樣去問別人,別人一定會覺得你瘋了。你明明就在這裡,卻不知道自己在哪裡,這不是瘋了嗎?
為了將問題指向更深的本質,而不是浮在表面,哲學中於是有了更深的追問——“我是誰?”。
在地球上,這種追問只有人類生命才會產生。
石頭不會這樣去追問,花草樹木也不會這樣去追問,除了人之外的動物也不會這樣去追問——試想一下,假如誰家的“汪汪”或者“喵喵”突然口吐人言:我是誰?那還不得把人嚇個半死!
只有人類才會這樣追問:我是誰?
“我是誰”和“我在哪裡”,看起來雖然不同,但其實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我”在哪裡?這裡的“我”,指向的是生命的本體。
“我”是誰?則是在問,這個被我們稱為“我”的生命,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生命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假如將超級視角稱為“真我”,那麼“我”就是“假我”。真我在哪裡?假我是誰?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角度的問法而已。
既然有了“我是誰”的問題,自然也就有了“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問題。
這種追問已經成了人類永恆的追問,只要人類生命存在,這種追問就不會停止。
如果從超級視角的角度來觀照的話,其實這些問題都是“陷阱”——一旦掉進去,就像螞蟻鑽進了牛角尖一樣,實在很難有出頭之日——除非有一天你深刻地了悟到,這些問題的前提條件和問題之核心——“我”,根本就是一個“虛幻的假象”,那時,這些問題才會有被徹底地解決——“我”僅僅是一個假象的話,哪還有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問題呢。
但這還不是問題真正得到徹底解決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在你清楚地照見“我”的虛幻的同時,那麼深藏在“我”背後的生命真面目,也清晰地呈現了出來。當這一刻到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已經不再是問題——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
為了讓這一刻清晰地發生在我們的生命裡——它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於生命和世界的認知,古聖先賢根據這一刻必將發生所需要具足的因緣條件,而創設了各種不同的道路,不同的路適合不同的人,但所有的路都通向那一刻的發生。
視角學,在學習總結古聖先賢以及諸多前輩們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探索和嘗試開創一條新的道路,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方法——觀照視角的方法。視角學即是以【觀照視角】這一方法為核心構建的理論和實踐方法體系。
那麼,對於【我是誰】【我在哪裡】這樣的問題,以【觀照視角】的方法是如何來觀照的呢?
首先,牢記視角學第一法則:一切皆是視角。既然一切皆是視角,那麼“我”也不例外。所謂的“我”,唯是視角而已,別無其他。
我是誰?——我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