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告,沒有用。
最終還是張良站了出來,給劉邦分析這其中的利弊,讓劉邦清醒過來,最終帶兵返回了壩上。
劉邦又採用了張良約法三章的建議,安撫了民心,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也是因為張良,才讓項伯選擇站在劉邦這邊。
鴻門宴上,項莊舞劍,項伯拔劍護住了劉邦。
在情況危急的時刻,也是張亮找來了樊噲,闖入了營帳中護駕,最終劉邦得以安全脫身。
天下分封之後,劉邦採用韓信的建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一具平定了三秦,拿到了關中地區。
項羽大怒,而張良早就做好了準備,說這是當初說好的,如今取了關中地區,也是實現了當初的約定。
並順利將火力給匯聚到了田榮那邊,讓楚軍去攻擊齊國。
後來韓王被殺,張良復國的夢想破滅了,終於是一心一意為劉邦辦事了。
公元前205年,劉邦攻佔了彭城,卻被忽然返回來項羽打了個全軍覆沒。
回到下邑之後,張良為他出謀劃策,可以利用英布和彭越兩人,再加上本部的韓信,這三個人用來了,打一個人霸王不是問題。
事實證明了下邑之謀的可行性,項羽之所以失敗,主要靠的確實是這三支力量。
在劉邦想要施行分封的時候,張良也點明其中的厲害之處,讓劉邦放棄了分封,選擇保持大漢王朝的統一。
後來三軍圍攻韓信的時候,韓信彭越的兵遲遲未到,劉邦也是採用張戀的計謀,給兩人分了封地,這才得到了援兵,最後戰勝了項羽。
大漢王朝成立之後,張亮也是功成身退,摒棄了人間的事情,專心修道去了。
公元前186年,張亮病逝了,諡號文成侯。
【張良其實不算是劉邦的人,他一直以來的夢想都是興復韓國,韓王死了以後才不得已跟隨了劉邦。】
【劉邦又豈能不明白?劉邦也是人精,前期的時候大家不過是相互利用罷了。】
【不過確實是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若是沒有張良,鴻門宴的時候劉邦恐怕就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