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毛病,我戰神李景隆的功勞最大,隨便讓一個小兵上去指揮都能贏。】
【李景隆可是和朱棣從小一起玩到大的,他倆不是穿一條褲子的我都不相信。】
【蒸饃,李景隆可是judy本人認證的靖難首功,你不服氣?】
【那就怎麼了,任你朱棣登基之後如何優秀,我萬壽帝君也不會承認你朱棣的正統性的。】
【給你改了個封號你就偷著樂吧,我仁宗都直接被踢出太廟了。】
【唉,沒辦法啊,朱允炆的能力確實太辣了,無論是手段還是心智都不行。】
【唉,北平房價這麼貴都是姚廣孝的鍋。】
姚廣孝:不是哥們兒?這鍋能隔幾百年甩到我頭上?
【不行啊,朱允炆跟朱棣比起來太差了,又沒有朱棣能征善戰,也沒有朱棣識人用人的本領。】
【朱允炆太菜了,朱棣要是不反,我都不知道他能堅持幾年,二代而亡?】
【沒那麼菜吧,雖然對比其他人確實菜了,但是比胡亥楊廣那些還是好上不少的。】
朱元璋看著這天幕上面的討論,直接是頭皮發麻。
二代而亡?
這朱允炆,就這麼菜?
罷了罷了,還是讓標兒好好養好身體吧。
後面的事兒,再說吧。
影片內容很快就過去。
下一條影片的標題,依舊是和靖難有關。
【靖難之役真正的主角,大明影帝-李景隆。】
朱元璋:……
【他是靖難之役後,朱棣親自承認的第一功臣。
他是真正的大明戰神,五十萬對一萬,優勢在敵!
他是朱棣的摯愛親朋,手足兄弟,兩人好到穿一條褲子。
他就是可以和裝瘋賣傻的金牌影帝朱棣一較高下的大明超級影帝-李景隆。】
天幕下的朱棣看到這裡,那是苦笑著搖頭。
真是棋逢對手啊。
只是他環顧了周圍,卻並沒有看見李景隆那小子。
“老姚,李景隆呢?”
“哦,在和咱們新招募的日子女演員對戲呢,磨礪演技。”
兩人對視一笑,不禁感嘆這就是老戲骨!
【李隆基,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
他爹李文忠那可是大明開國六公爵之一。
作為名將之後的李隆基自幼熟讀兵書,再加上長得小帥,舉止優雅,深受朱元璋的看重。
1386年,李文忠去世以後,李景隆便繼承了曹國公的爵位。
此後,他到各地去練兵,還負責西番和馬市的貿易。
不僅如此,還跟皇太孫朱允炆的關係搞得不錯。
在朱允炆繼位之後,李景隆也成為了朱允炆的心腹,深受信任。
朱允炆繼位之後,聽信了大臣黃子澄和齊泰的話,開始玩起了削藩消消樂。
李景隆作為朱允炆的心腹,奉命前往開封,包圍周王府,將周王全家都押送回了南京,貶為庶人。
隨後,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齊王朱傅,岷王朱楩相繼被廢。
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在真定打敗長興侯耿炳文。
黃子澄覺得可以讓李景隆上,於是推薦給了朱允炆。
於是朱允炆被任命為了大將軍,率領五十萬大軍北伐。
九月,他就帶著五十萬大軍進駐了河間。
朱棣讓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率兵馬北上援救永平去了。
李景隆得到訊息,馬上就率兵圍攻北平。
城內只剩下了一幫老弱病殘,朱高熾只能堅守城池。
在此期間,都督瞿能都快要攻破張掖門了,卻被李景隆認為有埋伏緊急叫停。
大軍後撤,以至於攻城失敗。】
朱元璋:?我要舉報有演員啊!
【等到十一月的時候,朱棣回來,和城中的部隊內外夾擊。
李景隆大敗,拋棄了物資,讓部隊輕裝簡行,連夜撤軍。
十二月,率兵撤回了德州。】
朱祁鎮:看看,這才是大明第一戰神,資敵嗎這不是!
此刻的朱祁鎮,正帶著瓦剌大軍剛剛進入到大明境內。
看著這漫天的天幕,他也是感覺到好奇。
沒想到這剛一出場的,就是一位比自己還要強的人物。
旁邊的瓦剌首領卻根本看不懂這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