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劉備稱王(3 / 4)

露出自己的才能來。他以副都督的身份調兵遣將,作好逆江而上謀奪荊襄的準備。孫權也沒有干涉他們的計劃。畢竟上古就有“幹羅十二為丞相”之說,也該讓他們岀山歷練了。

曹魏也得知了桓侯收服南方之事。魏王曹操從華容道到現在已有十一年之久了,就算動武也不算失約。他早就想收拾織蓆販履的劉大耳了,現在北方已經全部安定,遼東也俯首稱臣,唯有的是劉大耳和那碧眼小兒、紫髯鼠輩!現在劉備勢力大增,已經從三足鼎立的老三成了二哥。而欣然有與自己並肩之勢。如不收拾他,若待他們再吞併交州,勢力會迅速蓬勃發展起來,那時就更加為難了。為了牽制蜀中不能一致對外。他派人喬裝打扮潛入了交州。

而士燮得知魏使到之後,他與魏使互相交談,後來達成了協議,不管劉軍和孫氏或曹魏爭鋒,他士燮都決心偷襲騷擾後方。原因是關公水兵借道過安南占城之時,他不知是哪個腦殼搭鐵,偷部隊襲殺了荊州水軍一萬四千多人,結下了世仇。由於他知道劉備等人不會放過他,特別是張三爺是有仇必復的性格,眼中藏不得半泣沙子,而且劉備又把軍權下放到張飛的手中。

只要張飛一聲吼叫,百萬大兵就會敝日遮天而來。所以才與魏使一拍即合。

當然這些始終逃不過張飛,孔明,和龐士元的法眼!只是天氣炎熱,雙方都沒有動兵。

曹操封王已久。為了在政治上平衡,以便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援,張飛致書在荊州的關二哥,說與眾文武已經商量好了,決定推舉大哥劉備為漢中王,別在氣勢上輸與曹操,關公沉思了好幾天,還是點頭同意了,並回書與張飛。

於是桓侯邀請左軍師孔明,右軍師龐士元,御史中丞賈詡,司徒許靖,尚書令法正,副便李嚴,董和,劉巴,吳懿,糜竺等人商議,決定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大司馬。大家經過多次的反覆磋商。最後一致同意推舉。當下張飛,孔明,龐統帶頭,率領文武百官,奉上勸進表,尊舉劉備為漢中王。

劉備還不知何以,他倒是真心的推辭了幾次,最後駕不住眾人之意只得應允。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秋九月,築壇於沔陽,方圓數里,分佈五方各設列旌旗儀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

許靖、法正恭請玄德登壇,進冠冕璽綬訖,當下面南而坐,受百官朝賀正式稱漢中王。立世子禪為王世子。加封關公為荊公,仍領鎮荊襄。加封張飛為定國公,為漢中王駕下兵馬大都督,掌征伐大權,但凡西川,漢中以及新附南中的一應軍馬錢糧,任憑排程,並賜下黃鉞、白旄。

孔明,龐統,賈詡,陳群,徐庶,法正,劉巴皆封縣侯;趙雲,張合,太史慈,徐晃,張遼,高順,臧霸,甘寧,文聘,馬超,黃忠,吳懿,嚴顏,魏延,劉封俱升封鄉侯;關平,張任,劉璝。龐德,馬岱,王平,許靖,法正,李嚴,劉巴等人為亭侯;冷苞,鄧賢等人封為關內侯數十人。其餘的大小臣僚各有遷升。

劉備即位稱漢中王后。即修表一道,差人送住許都,表曰: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

奸是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兇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共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佔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最終導致曹操窮兇極惡,戮殺主後並毒害皇子。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常恐殞沒,辜負國恩,寤寐永嘆,夕惕若厲。

今臣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暴,帝王相傳,此道不廢。

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

臣反覆思考,承受陛下之隆恩,肩負著一方之重任,卻沒有什麼成效,已經得到了陛下超高的隆恩,不應該再受高位。以免加重臣的罪責和別人對我的非議。但是部下文武群僚以大義責備於臣,臣退而考慮到賊寇未除,國難未息。宗廟位臨危險,國家也有滅亡的可能。

因此,在這令臣憂慮的時刻,如果能順應形勢,變通權宜,使朝廷得到安寧,即使是赴湯蹈火,臣也在所不惜。所以臣接受眾人的擁戴,接受了印璽,來保衛朝廷的尊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