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一天了,歇會兒吧?”
……
江寧結束本週風塵僕僕最後一個工作日的任務,準備收拾回家時,收到了查查的訊息。
…………
“怎麼歇?”
江寧快速傳送過去。
……
“請你看電影”
查查秒回。
……
江寧看著這幾個字,非常猶豫。
是的。
自己不想去。
昨天見過,今天又見,天天見,有必要嗎?
可能是自己還沒有達到那種每天都想見面的程度吧!
不知道,感情這種事,是不是憑“主觀”,“第一感覺”,“第一眼”就可以了?
還是說,一定要長期接觸,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
江寧緩緩打出這幾個字,想也沒想,就發了過去——
“我今晚加班”
……
“那我去你們公司等你”
查查猛追不捨。
……
“我們幾點結束不確定”
江寧開始編織謊言。
……
“沒事兒,我等你。”
“一會兒見面聊?”
……
江寧又開始找其他藉口——
“明天就端午節假期了,今晚你好好陪家人,別折騰了”
……
“今晚想陪未來的家人”
……
“不說了,忙去了!”
……
說完這句話後,愣神半天的江寧,突然意識到自己做了一件又蠢又壞的事情!
查查最不喜歡謊言!
我卻對他撒謊了!
天吶!
可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
說“我不想去看電影”?
說“我不想和你看電影”?
那這是否意味著我不喜歡查查?
但我喜不喜歡查查,我目前還不知道啊!
我不知道我的感情模式,是第一眼決定,還是長期相處決定!
而我暫時也不想告訴查查這些!
因為我不想被他打上“感情無知”“迷糊”“好拿捏”等標籤!
我甚至,也不想去想他會怎麼想!
我想自在一點!
那我有沒有,在我沒想清楚前,不說話,或者,不說全部實話的權利?
那我可不可以,自由地選擇“撒謊”,保護起自己一部分“不作正面回答”的空間?
也就是,成人世界中“善意的謊言”,其實是一種善意的自我保護機制?
可是,這樣就已經屬於“謊言”了嗎?
“謊言”和“實話”的邊界中間,不能存在一些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嗎?
何況,我只是不想頻繁地見面!
而這,只代表我不想頻繁見面!
不代表,我對他有沒有興趣,或喜不喜歡!
當然,一定程度而言,或許有一定關聯性!
但至少不是現在!
就直接決定我和他的關係!
所以,我撒謊了!
我沒有講出全部的真實的話!
原因有我不想過於麻煩地解釋、不想被拿捏、不想因為自己的直接拒絕讓他失落!
真的,好複雜!
……
江寧又想了想,那我可以直接表達嗎?
比如說一句,“我今天沒有狀態,不想看電影了”?
但這樣做,並不能讓話題終止,按查查的風格,當他看到這樣的回覆,一定又會引出他的一系列關心。
而今天的江寧,覺得一輪又一輪的關心和回覆,有些“麻煩”。
甚至,江寧發現,不合時宜的“關心”,本質上是一種情緒價值索取。
即一方不線上狀態時,面對另一方高密度的“關心”,如果選擇回應,則會讓能量不足的自己,處於資訊輸出過量或超載的狀態;如果選擇不回應,可能會造成對方的情緒受損或道德審判。
而自己,並不希望給對方帶來任何困擾。
所以,在低能量一方的眼中,自己說實話或者不說實話,不僅都是在滿足對方的“關心”,而且還承受著不斷被榨取剩餘價值的心理感受。
這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