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中原(2 / 2)

崇禎四年十一月,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奉命祭告鳳陽皇陵後,目睹了鳳陽的衰敗景象,痛心疾首地上書奏疏。

他描述道,踏入鳳陽境內,只見土地荒蕪,房屋破敗,一片蕭瑟淒涼。

田野裡雜草叢生,不見一絲莊稼的綠意,昔日的肥沃農田如今已變成了一片廢墟。

村莊中,許多房屋已經倒塌,只剩下殘垣斷壁,在寒風中搖搖欲墜。

詢問緣由,才知此地土地貧瘠,一旦遭遇水旱災害,百姓便只能拖家帶口,四處乞討為生。人口大量流亡,賦稅卻逐年累積。

官府為了完成賦稅任務,將逃亡農戶的丁糧攤派到現有人口身上,導致更多人不堪重負,選擇逃離。

田土日益荒蕪,戶口不斷減少,賦稅虧空越來越大,百姓的生活陷入了無盡的絕望。

錢士升懇請朝廷減免鳳陽的賦稅,這本是微不足道的請求,卻被朱由檢無情駁回。

朱由檢擔心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各地都會紛紛效仿,危及朝廷的財政收入。他只是用一句“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屢旨”的空話,敷衍了事。

朝廷的冷漠讓百姓徹底絕望,他們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了起義軍身上。

就在起義軍圍攻潁州之時,鳳陽的窮苦百姓紛紛行動起來,他們不顧路途遙遠,翻山越嶺,趕來邀請起義軍。

他們帶著精心準備的名冊,上面詳細記錄了誰家富有、何處無兵。

他們希望起義軍能夠為他們剷除那些欺壓百姓的惡霸,推翻這吃人的封建統治。

這些百姓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們一生都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卻從未過上一天安穩的日子;

有年輕力壯的漢子,他們本應是家庭的頂樑柱,卻因為官府的壓迫,無法養活自己的妻兒;

還有柔弱的婦女和年幼的孩子,他們在飢餓和恐懼中苦苦掙扎,渴望著能有一個新的生活。

崇禎八年正月十五日清晨,大霧瀰漫,天地間一片混沌。

掃地王、太平王等部義軍如鬼魅般悄然進抵鳳陽。

由於明統治者迷信風水,鳳陽竟未建造城郭,這給了起義軍可乘之機。

義軍戰士們迅速逼近鼓樓,而城中的明朝官僚們卻還在睡夢中,渾然不知危險將至。

當有人前來報信時,竟被他們當作擾亂軍心的奸細,重重責打。

直到起義軍如潮水般湧現在眼前,明朝官僚們才如夢初醒,嚇得驚慌失措。

鳳陽留守朱國相匆忙領兵迎戰,可他的部隊早已軍心渙散,面對士氣高昂的起義軍,毫無還手之力。

朱國相平日裡養尊處優,根本不懂得如何帶兵打仗,他計程車兵們也都是被強徵入伍,對他毫無忠誠可言。

在起義軍的猛烈攻擊下,朱國相的部隊很快便土崩瓦解。

朱國相本人也被義軍擊殺,四千多名官軍也隨之命喪黃泉。剩下的一千五百名官軍嚇得癱倒在地,紛紛跪地求饒,口中高呼“千歲”。

鳳陽知府顏容暄見大勢已去,匆忙換上囚服,躲進監獄,企圖矇混過關。

然而,他的如意算盤並未得逞,起義軍釋放犯人時將他查出。

顏容暄在任期間,對百姓橫徵暴斂,無惡不作,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義軍首領端坐在大堂之上,威風凜凜,下令將顏容暄杖殺。

百姓們聽聞這個訊息,紛紛拍手稱快,他們湧上街頭,歡呼雀躍,慶祝這個惡人的死亡。

這一刻,壓抑已久的百姓們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勝利。

他們在起義軍的旗幟上鄭重寫下“古元真龍皇帝”,以表達對舊秩序的蔑視和對新生活的嚮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