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的事緊密相連,必須問清楚了,一起復旨,這樣明天才能順利搜查、提人。” 說完,便吩咐道:“帶原告姚成。” 誰知道,姚成聽說牽扯到九龍冠的事,心裡清楚這案子鬧大了,嚇得腳底抹油,直接逃得無影無蹤。差役出去找了好一會兒,回來稟報說:“姚成害怕獲罪,已經逃走了,不知道去了哪裡。” 文大人聽了,神色凝重地說:“原告都逃走了,這案子明顯有問題,看來九龍冠的事更加坐實了,我們只好先把大概情況向聖上覆奏。” 於是,大家一起擬定了奏摺的草稿,交給陳公公,讓他先去上奏。
到了第二天,聖旨下達,要求立刻行文到杭州,捉拿招賢館的一眾賊寇,還要搜查九龍冠,然後馬上押解進京歸案候審。過了幾天,署事太守用黃亭子恭恭敬敬地抬著龍冠,派衙役護送進京,連郭氏也一併押解來了。你知道郭氏為什麼會被押解來嗎?原來,文書一到杭州,當地立刻通知巡檢、守備,帶領士兵前去捉拿招賢館的賊寇,大家都以為肯定會有一場激烈的廝殺。可誰能想到,到了那裡,竟然連個人影都沒有。他們只好追問郭氏,郭氏說:“就在那天夜裡,他們全都逃走了。” 署事官先搜查了招賢館,搜出了許多書信,裡面全是和襄陽王謀劃叛亂的內容。接著,又讓郭氏一起到佛樓上去,果然在中間佛龕左邊的扇後面,搜出了裝御冠的帽盒。署事官連忙開啟檢查,確認無誤後,又封好放妥當,立刻準備了黃亭子,把御冠請進去。因為郭氏是重要的罪犯和證人,所以就把她也一起押解到京城。
眾位大人來到大理寺,先把御冠請出來,大家仔細查驗無誤後,恭敬地供奉在上面。然後把郭氏帶上堂來,問她:“御冠為什麼會在你家裡?” 郭氏一臉無辜,連忙擺手說:“小婦人真的不知道。” 範大人追問道:“這冠是從什麼地方搜出來的?” 郭氏回答:“是從佛樓中間的佛龕裡搜出來的。” 杜大人又問:“是你親眼看到的嗎?” 郭氏點頭說:“是小婦人親眼看到的。” 杜大人便讓她畫押招供,接著吩咐道:“帶馬強。”
馬強剛一上堂,一眼就看到了郭氏,心裡 “咯噔” 一下,暗叫不好:“她怎麼會到這裡來?” 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向上跪倒。範大人嚴肅地說:“馬強,你妻子已經供出九龍冠的事了,你還敢抵賴嗎?快和郭氏當面對質。” 馬強聽了,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地問郭氏:“這冠是從什麼地方搜出來的?” 郭氏沒好氣地說:“佛樓之上中間的佛龕裡。” 馬強還不死心,又問:“真的是從那裡搜出來的?” 郭氏生氣地說:“你怎麼反倒來問我?你不放在那裡,他們能從那裡搜出來嗎?” 文大人見他還想狡辯,忍不住大喝一聲:“好你個逆賊!連你妻子都這麼說,你還不趕快招供!” 這一聲猶如晴天霹靂,嚇得馬強呆若木雞,連忙叩頭碰地,哭喊道:“冤孽啊!罷了!小人情願畫押招供。” 左右衙役立刻讓他畫了押。
顏大人吩咐把馬強夫妻帶到一旁,馬上帶馬朝賢上堂。讓他辨認御冠,又把郭氏的口供和馬強畫的押都給他看。馬朝賢嚇得魂飛魄散,彷彿被抽去了脊樑骨,癱倒在地。又當面問了郭氏一番後,他絕望地說:“罷了,罷了!事到如今,我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了,犯人畫押就是了。” 左右衙役也讓他畫了押。眾位大人傳閱了供詞,把他叔侄分別帶了下去。文大人又開始詢問郭氏被劫的事情。
突然,外面傳來一陣嘈雜的喊冤聲,只見一個衙役匆匆跑進來,跪倒稟報:“外面有一個老頭子,手裡拿著冤狀,來這裡伸冤。眾人想攔住他,他卻大喊不止,小人不敢不回稟大人。” 顏大人聽了,眉頭一皺,嚴肅地說:“我們是奉旨審問重要犯人,什麼人這麼大膽,敢在這裡喊冤?” 差役連忙稟道:“那老頭子口口聲聲說是替倪太守鳴冤的。” 陳公公一聽,驚訝地說:“巧了。既然是替倪太守鳴冤的,不妨把老頭兒帶上來,讓眾位大人問問。” 於是吩咐道:“帶老頭兒。”
不一會兒,只見一個老者走上堂來,“撲通” 一聲跪倒在地,手裡舉著呈詞,淚流滿面,大聲呼喊:“冤枉啊!” 顏大人吩咐把呈子接上來,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說道:“原來真的是為倪太守一案。” 然後把這份呈子傳給眾位大人看,大家看完後,齊聲說道:“這份狀子正是奉旨應該審訊的案件。如今雖然已經審問清楚馬朝賢監守自盜的事,但倪太守和馬強的案子還沒有審訊清楚。現在既然有倪忠補呈伸冤,就應該把全案的人證都提到當堂,審問明白,然後一起向皇上覆旨。” 陳公公點頭贊同:“確實應該這樣。” 便向下問道:“你就叫倪忠嗎?” 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