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風討好的一笑,用著極為諂媚的語氣解釋:“國公爺所言甚是!
不過,韃靼鐵騎與大明交戰多年,必然知曉我軍的對敵之策,對此恐怕早有對策。”
張懋不語,這不是等於沒說嗎。
大家都打了幾十年,各自的那點招數,心裡都一清二楚。
張山風拿起地上散落的土石,開始演示起來:“國公爺請看!
末將麾下,這點人馬,如遇韃靼鐵騎,就算兵力相當,若真以偏廂車為依障,結陣抗敵。
敵將只需於我軍百步之外,策馬盤旋。
倘若我麾下乃百戰精銳,臨危不懼,結陣熟練,悍不畏死,自不必擔心。
但是,這一千神機營老弱怕是做不到!
不說臨陣脫逃,就算勉強結陣,也是破綻百出。
敵將只需尋到一個破綻,掩殺而入,就能破陣,摧枯拉朽般的肆虐,我軍極容易一觸即潰。”
這是第一個坑!
以步制騎不是沒有先例,嶽爺爺就是一把好手!
但是!
神機營這幫混吃等死多年的兵油子,他們配與岳家軍相提並論嗎?
不是一個級別!
神機營這幫人,遇到萬馬奔騰,殺氣騰騰的韃子,不自亂陣腳就算不錯了!
張懋顯然不服:“呵,九邊不乏精銳之師,練好自己的兵,此事無需你操心!”
大致意思是:你的人不行,不代表別人不行,跟在邊軍精銳後面喝湯就行,別瞎操心!
張山風也不理會張懋的話中話,而是繼續擺弄土堆,接著說道:“誠如國公爺所言,或有大明其他衛所助陣。
他們精於搏殺,不懼韃靼鐵騎,可堪一戰。
然,若兩軍對峙,敵軍恐支援更快!
若僵持日久,久戰無援,待弓矢耗盡,銳氣盡失,一樣引頸就戮,如待宰羔羊。”
這就是第二個坑!
軍械和支援!
不說對面火攻,水攻之類的,就是等你把弓箭射完,就會無所顧忌的衝殺或者遊射,依舊很難打得過。
最重要得是:人家騎馬的,叫兄弟的速度,比你快多了!
張懋自然知道騎兵機動性高,成化皇帝對此,還專門搞起馬政,讓部分地區,適合養馬的地方,普通農戶每家養一匹馬,給朝廷提供戰馬。
此舉有效果,而且還不小。
大明如今的騎兵也不弱,雖不及永樂,洪武時期,但也堪可一戰!
但是,依舊還不夠!
畢竟韃靼人在馬背上長大的,無論是馬匹數量,質量,或者馬術和騎射,都不是短時間可以匹敵的。
所以,張懋不置可否的淡漠道:“即便如此,跟你挖坑有何干系?”
說了半天,一毛錢關係沒有啊!
張山風這才認真的講解道:“國公爺且聽末將說道說道。
自秦漢起,經兩漢,歷唐宋,騎兵因支援快,追擊強,突破能力強,而力克步兵!
但,如果能堅持多日,等來援兵,進入大規模大戰,則勝負未可知也!”
直接挑明:只要堅持夠久,進入萬人規模的大戰,交戰的勝負,已經與騎兵,步兵無關,就看哪邊的兄弟多了!
眼見張懋不耐煩,他接著說道:“軍中結陣,多以偏廂車,拒馬欄等抵擋騎兵,而且非常有效。
但……怕火!
敵軍若投以火箭,拋以熱油,縱然披上牛皮,糊上溼泥,也架不住持久烘烤,易被突破。
此時,就需要快速挖出深溝壁壘,在有限的時間,挖出縱橫交錯的壕溝,逼迫韃靼人下馬步戰,以應敵軍!
沒了戰馬,我大明精銳,何懼韃靼人?
縱敵軍有千軍萬馬,在這狹小的溝壑之中,能發揮幾成優勢呢?”
張懋詫異的看了看張山風,盯著眼前一排排的溝壑,想象了一下對戰場面,似乎還真有點那個畫面感。
大明不是沒有挖溝對抗騎兵的做法,早在漢朝,李陵就以五千步兵,對抗匈奴數萬騎兵,數次打退對方,挖的坑不比張山風業餘!
只是,大多數將領不太注重戰壕的價值,只有被圍困,陷入困境才會想到這茬。
張山風卻將挖戰壕的優先順序,提到了最高,在張懋眼中,無疑有些本末倒置了。
“此舉聽起來不差,實際效果嘛,老夫不得而知。”
他get到了戰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