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兆未明管輅答卜辭(3)(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管輅笑眯眯的,容貌雖醜,笑起來卻也和善。

孫邕本就與他關係不錯。

做為能夠被盧毓舉薦,參與到為《論語》歷代訓注做集之事中的人,儒家學問不可謂不深。

但在能夠僅憑《易術》,便成就大修士的管輅面前,孫邕不欽佩都不行!

《道德》、《易術》,這兩部先師著述,都是不涉及絲毫具體的修行法門的,其中所載,是二位先師對自家的“道”的認識與闡述!

尋常修士,別說憑著《道德》、《易術》修行了,就算是用這兩部書,參照現成的修行法門,為修行法門做指導,都是相當大的挑戰,非要學問精深、境界高明的大修士不可。

而像管輅那樣的,不說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也是中古以後,有記載流傳至今的唯一一個。

但凡是稍稍用心於學問的儒家修士,見到管輅,無不對他先敬三分。

管輅卻也是脾性溫良,與誰見了都是溫和謙恭相交,因為他精於卜算的名聲在外,許多人一見他就向他求卦,他也從不推辭,每每隨口應答,而後無不應驗,由此名聲越來越大,交好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孫邕與管輅之間,便是如此。

“愚兄算得什麼良禽,公明戲謔了。”見過禮,孫邕不以為意地朝管輅擺手說著,話語間滿是蕭然:“向日曾得公明卜辭,斷我居鄉野以終老,如今果然將要應驗。”

管輅聽了這話,只是笑笑,並不接言。

孫邕自是知曉,自己此次再度拒絕何晏,第六次貶官肯定就要被徹底趕出朝堂了,但這也是他自己所求,沒什麼好多說的。

倒是荀融才剛剛步入仕途,想到這兒,孫邕忽而道:“難得與公明相遇,伯雅何不問上一卦?”

荀融聽了卻只是拱手搖頭,道:“前聞公明先生曾與長社鍾稚叔談易,公明先生卜得鍾稚叔生辰,鍾稚叔不敢更卜死日,在下雖不敏,亦不敢以生死付先生。”

孫邕頓時愕然。

關於旁人求取管輅卜算的傳言非常多,但不讓管輅卜算的,先前卻只有長社郡鍾氏的鐘玉一人。

往常說起此事,大多數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管輅卜算的神妙之上。

此刻再經荀融一說,孫邕才終於察覺,像鍾玉、荀融這樣,能夠不為“得知未來”所動的人,又是何等難得!

管輅似是早已料到了荀融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根本沒有絲毫意外,仍舊是笑眯眯的,對著荀融、孫邕點點頭,道:“清逸之氣既已得振,吾不復滯矣。何平叔見召,就此別過!”

言罷,管輅拱手而去。

只是他最後的話,頗有些似明似不明,孫邕一時也難品出其中含意。

見管輅已是去了人群當中。

孫邕便也不再想他,仍舊與荀融談論學問。

荀融也完全沒把剛剛管輅主動相見的舉動放在心上,如今何晏勢大,體用說極受追捧,剛剛在魏國得以推行十年的形名說,隨著曹廣驟然駕崩,竟是轉眼間就有了轉入衰頹的跡象。

畢竟,就算朝廷再怎麼掩藏秘密。

以形名說得來的法力難以如臂使指也是事實,每一個透過形名說獲得了感應以上法力的修士,都能明確感受到。

曹廣的真實死因,朝廷中有數的幾個人不說,不意味著下面的其他人不會自行猜測。

正因此,何晏近來才會越來越受推崇。

畢竟,沒有哪個高官顯宦在身的大修士,想跟曹廣一樣,死得不明不白。

荀融這堅持形名說的修士,已是許久沒有遇到能夠暢快交談的同道了。

故而,他與孫邕,都有心與對方結交,話題自便不會缺少。

像是焦縣那邊,可不止是一個司亮被審,據稱那位縣守還審了兩位神只,雖說那兩位神只俱非朝廷敕封的正神,不過是山野毛神,但縣守審神只之事,也可算是一樁奇聞了。

說起這事,荀融又稱讚一番,言說那縣守毛綻以大魏刑律匡正神只行止,可稱得上是“名實”之論的又一次開拓,從以前的限於朝廷、百姓,又開拓向了神只,乃至幽鬼,這或許能夠成為形名說再進一步的重大契機。

唯一可惜的是,荀融不是當今朝廷主事之人,就算他看到了其中關要,也無法左右朝廷決斷。

卻說那邊管輅來至人群之中,便見在場的朝廷要員當真不少。

領侍中何晏自是不必說。

其下左尚書鄧颺、右尚書丁謐、司隸校尉畢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