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懸玉圃。
這是一個早已隱沒在典籍之中的名字。
有關於它的文字記載,完全隨著上古文字的消失而消失。
當今世人,能夠知曉此地一鱗半爪的,無不是學問廣博之輩。
費壹即便已並非第一次前來,站在山頂,眺望雲海之際,仍舊忍不住在心中嘆息。
這般真仙洞天,遺落在世間的絕妙福地。
若是當年丞相不去執拗地推行他的《天人星階圖》,不因此而觸怒上天,以丞相才情,此地合該是以丞相為主才對,豈會落到那藏頭露尾,幾十年來被一個陳子正嚇得不敢發聲的鼠輩之手?
只可惜,萬事都沒有如果。
諸葛已逝,《天人星階圖》已毀。
洞天福地也為那龍虎大士王素所有。
即便費壹再看不起王素,也不得不為了自家存亡,而選擇投入王素門下。
好的是,王素修為並未於根本上超越正言之境,當然,按照王素自己的說法,他是神宮境界的修為,或者也可以用道家、陰陽家的說法,是築基巔峰。
故而,對於來投的大修士,王素一向表現有禮,並不以居高臨下之態相交往。
王素多是以交易,來籠絡、換取大修士的聽命行事。
費壹今日前來,便是希望換取王素的某些支援。
袖手立於山頂,不一時,忽有一道門戶于山頂正西十丈處的虛空展開。
那門戶高有三丈,寬亦丈餘。
門戶內何等形貌,有詩為證:
崑崙真墟,玉圃懸西。
芝桂叢荏,異香霧立。
瓊漿趵躍,流脂環依。
麋麈憩飲,鸞鵠展儀。
廣閣高臺,臨悟璇璣。
瓊華紫翠,流佈群奇。
目怠神眩,侍使將揖。
費壹不是第一次見得這般景象了,但于晴空雲海之中,霍然顯露如此仙真駐所,仍是不由得令他心嚮往之。
好在,也虧得不是第一次。
那門戶內,兩名王素門下道童作揖相請之際,費壹總算是及時回神,沒有再次出醜。
當下法訣一引,使出飛縱法術,頃刻間進入了懸玉圃中。
入內後,可見費壹落處乃是一座古樸大氣的白玉寰壇,壇兩側相對豎立著各一柱華表。
華表上蟠龍有如生時,碩大的龍睛一閃,門戶便自消失無形。
兩名道童這才直起身子,卻也不多話,只是展臂做出邀請姿態。
費壹來過一次,知道王素門下用來接引“同道”的道童,都是啞的,用王素話說,就是避免這些不曉事的童兒衝撞了諸位道友。
當下,費壹也不再遲疑,一邊裝作無事人般大踏步向前,一邊暗暗地不停吞吸靈氣。
所謂靈氣,本是不存在的。
至少於人間,並無這一說法,陰陽家傳承最基礎的法門,講究飲氣、食露、餐霞,道書中固然說他們飲下的是“靈氣”,實際上不過是一種定靜中觀想之法罷了。
但是,在這懸玉圃中,或許是仙真所遺玄妙,竟真的充滿了“靈氣”,吸一口便可使人延壽十日,若能如王素一般常年累月居於此間,恐怕活到天荒地老,也非什麼難事。
或許正是因此,王素才會對那延壽大丹不甚看重,凡是願意入他門下,與他“同參大道”的大修士,都可以得贈丹方。
而這靈氣,實在是懸玉圃中最最不值一提的寶物了。
費壹一路快步行走,實在是不想被路過的眾多天材地寶亂了心神,一旦忍不住伸手……
且不說王素身為此間主人,不一定掌握了多少上古仙真留下的寶物,哪怕僅有一件,也非是費壹能夠承受。
單只是那麼做所丟掉的臉面,也讓費壹這堂堂季漢大將軍,不能忍受。
故而,乾脆不看!
反正費壹來過一次,知道要見王素,應該往哪裡走,並不需要什麼人引路。
哪怕那兩個負責接引費壹的道童修為不足,追趕不上費壹步伐,很快就被落在後面,也不影響費壹找到正確的位置。
海崚閣。
位於一株丹火梧桐下方的三層樓閣。
王素便是在此會見來訪同道的。
費壹到時,卻見樓閣外,還有一名面板白皙,身材纖細,看起來陰柔秀氣的修士,正在呆呆望著那株丹火梧桐。
此樹通體如火,樹幹、樹枝、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