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仲德、陸伯言,都死了!
費壹雖是最後一個離開懸玉圃的,心緒卻依舊未從這些訊息帶來的震動中完全平復。
這些年,曾經名震天下的豪傑、英才,是越來越少了。
而後生晚輩中,那些所謂的天下名士,卻越來越名不副實。
無論曹魏的曹昭伯、何平叔,還是孫吳的諸葛元遜、孫子遠,在費壹眼中都不過是酒囊飯袋,倚仗世家族門而已。
季漢這邊,後輩中本來費壹之子,費恭做為丞相親傳弟子,前程遠大,奈何他也是個死腦筋,非要繼承丞相遺志,重現《天人星階圖》,費壹不同意,父子之間鬧得形同陌路。
若不是為了避免自家絕嗣,費壹也不至於非要暗中勾連王素了。
想當年,魏漢吳三國雄主俱在之時,那王素可謂人人喊打,一個妄圖以小兒煉丹延壽的鴟梟之輩,只此一條,在先主那能夠不顧生死成敗,攜民渡江的仁主處,就夠王素死上一萬回!
奈何,英雄俱往矣。
現如今,吳主尚在,可惜幾年前宣太子英年而逝,對他打擊十分沉重,他餘下子女雖眾,卻都不過是中人之姿,眼看著國祚難久。
此次陸伯言之死,便可見得吳主也自年老昏聵,氣數將盡。
那全寄之父,大都督全琮竟是早已暗中勾結王素,插手孫吳儲宮之爭,操縱了幾個晚輩就把陸伯言陷害至死。
而陸伯言盡心扶持的儲君孫和,更是在對手的步步緊逼下毫無作為,只能坐視一個個忠臣良輔蒙冤屈死。
這孫吳,單看儲副之事,就知已難長久。
不過,論及儲副,曹魏只怕還不及孫吳。
如今權臣當朝,幼帝生死都不得自主。
倒是季漢。
當今早年間在丞相教導之下,實是好的,人也聰慧,唯獨心性不定,丞相去後失了管束,便懈怠下來,而且對於朝政都不關心,只有譙允南能夠勸諫,奈何當今心無常性,聽了諫議也就保持旬日,而後便仍復本來。
這麼些許缺點,與孫吳、曹魏的儲副、幼主比起來,實是季漢最優。
只可惜,費壹為求自保,卻也顧不得許多了。
今日為了換取王素支援,費壹除去告知了王素一件秘事,更是答應王素,在當今身邊抬舉一人。
此事若成,季漢今後也未必能比孫、曹強到哪裡去。
想著這些,費壹抬手放出一片翠綠扁葉,而後就見扁葉迅速擴大到漁舟大小。
費壹登上葉舟,此是費氏所珍藏的一件中古法器,一夜即可行遍十三道洲,只是當下的修士最多隻能勉力操控行走方向,想要將其催動前行,則非要以天材地寶煉就“靈匙”不可。
每次催動均需消耗一枚,即便費壹貴為季漢大將軍,也不過煉就了一枚而已,這還是因為搭上了王素,費壹才有底氣這般使用葉舟。
隨著葉舟升入雲端,一層無形無色的屏障將費壹護在其中。
高空雲海之上凜冽兇暴的罡風,完全不能影響其分毫。
在此處,抬頭觀看遙遠天外,雖說太陽的光照將星辰近乎全然遮住,但於費壹這等大修士而言,仍是能夠在雲氣遮擋足夠少的情況下,分辨出些微的光芒不同。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1】
費壹慨然吟誦著,這天外星辰所在,日月懸照所宗,是自中古以來,就被無數修士追問的。
奈何凡是有關日月星辰的上古文字,盡皆消失,哪怕是那些從上古時未曾成仙而僥倖留到了中古的真正大修士們,能夠飛身天外,實實在在地去探索星辰之秘,可只要涉及此事,便再無可考的訊息留下。
先師孔子最終也是身歸星天后,便再無音信。
後漢張德平天縱奇才,透過數算之法,論斷地居天中,日月星辰繞地而行,之後他就多次與旁人言說,欲往天外一探,並斷言天外實際僅有日月,星辰則非實有。
只是“星辰非實有”之言太過荒誕,就算出自張德平之口,也無幾人敢於相信。
反倒是張德平提出要往天外實際探求,很是掀起了一波浪潮,那十數年間,不知多少修士各展其能,向著天外進發。
奈何修士們至多正言的修為,最終限制了他們的行動。
即便是費氏葉舟這樣的中古法器,也無法飛離雲海之上的罡風層,就更別提其它辦法了。
再之後,修士們對看得見,卻著實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