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事已至此,發洩與解決問題無關的情緒,只會意味著陳仲不僅氣血衰朽了,就連心性休養也一併丟失了。
再來,蘇元明這次的錯誤,無關原則,為了母親而著急、而衝動,情有可原。
最後嘛,便是蘇元明此前與那虎妖對敵,展現出的修為進展,令人驚喜!
陳仲根本沒有教過蘇元明相應層次的性功應用。
但蘇元明卻已經自己領悟了一項重要的神通法門——正是那“辨觀諸氣”之法!
這法門,蘇元明眼下最多還只是應對一下障眼法,但當他修持到“坐忘”之境,接下來性命合一,成就“周天煉形”,便足可以抵擋法術——感應高修才能修煉的法術!
甚至,有一天,假如蘇元明突破了感應,重新走通了登仙之路,憑藉這一法門,萬法辟易也並非不可能!
陳仲自己參悟得這法門,也是在他三十歲之後的事情了。
而蘇元明如今才多大?
陳仲先前覺得蘇元明腦筋不大靈活,不夠聰明,但現在看來,或許是大智若愚?
這悟性,不可謂不高啊!
“元明,進山之事暫且放下,為師問你,你方才可曾悟得忘身存我之意,入得嬰寧了沒有?”
陳仲方才趕到,見蘇元明在虎妖壓迫下,只差毫釐便有可能突破“心齋”之境的束縛,進一步達到“嬰寧”境界,故而只以自身神意震懾住虎妖,卻不去破掉虎妖的障眼法,並傳音指點蘇元明,希望他能一舉突破境關。
誰知。
蘇元明聽了陳仲問話,頗為迷茫地抬頭:“老、老師……什麼是忘身存我?嬰寧就是忘身存我嗎?”
嬰寧這一次第,便是蘇元明接下來努力的目標。
這他是知道的。
但具體該怎樣才能達到,陳仲此前只說時候到了,他自己就會領悟。
至於什麼“忘身存我”,那是從沒說過的。
陳仲見到蘇元明表情,激動的心緒登時一滯!
“且慢……”
陳仲不去回答學生的問題,反而緩緩再是提問。
“你方才,只是入靜?”
蘇元明撓頭:“是啊,就是老師你教導我的,尋得定靜,然後見到諸氣,我沒有再去著意真氣,而是感應諸氣整體,於是就聽到了雜音……”
陳仲伸出手,示意不用說下去了。
大智若愚?
悟性高?
陳仲感覺自己可能需要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