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檀樹下。
桓志好似方才睡醒,沒有聽到高獲、楊鳳代許季山認輸一般。
指著仍在“嘰裡咕嚕”的舍磨騰,側耳問郭況。
“捨生所言,誰能釋之?”
郭況面露難色,恰到好處地演繹出,他也只是粗通聚窟道洲土語,聽不懂太過高深內容的模樣。
如此,恰可幫助桓志,完美展露出他們與舍家二人並不熟悉的狀態:“這……奴婢無能!”
桓志目中滿意之色悄然閃過。
舍家二人東渡蓬萊,第一時間就找上了他,而那時充當翻譯的,正是郭況!
郭氏在後漢時,便為顯宦,在雒都,與受賜白駒寺的舍家大修士交遊頻繁,郭況後來又是魏武親信,憑藉通曉聚窟道洲土語,替魏武處理了很多有關事項。
桓志身邊,最精通聚窟道洲土語的就是此人!
會的多是優點。
但懂得什麼時候該會,什麼時候該不會,才是更大的優點。
桓志當即宏聲向檀德臺上眾人發問:“舍家二先生東渡,我蓬萊可有博學之士,能為眾人譯釋舍家妙義?”
此言一出,檀德臺上更加騷亂。
士人們早就為舍磨騰的咄咄逼人所激怒,再加上他一直在用他自己的土語,誰也不知道他說了些什麼。
此時桓志一問。
士人們愈加紛亂,想要找出一個懂得聚窟道洲土語的人來。
北側席上。
孔劭施施然起身,先是與周圍眾人拱手,隨即便向大檀樹下的桓志施禮道:“臣孔劭不才,願為君上、諸同道試譯一二。”
桓志當即應允。
“聚窟道洲之人,自稱婆勒,一千六百年前有聖賢出,曰舍子。”
孔劭不緊不慢,介紹起了舍家來歷。
檀德臺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聽了孔劭的介紹,不由得紛紛讚歎點頭。
原來聚窟道洲那樣一個偏遠之地,也有如此學問!
“舍子發願佑眾世人,於扶提樹下證得衡薩阿竭阿羅訶之境,可比我輩真人。”
真人,即指仙人,通常真、仙並列。
聽到孔劭說一千六百年前,舍子竟然成就真仙之境,眾人頓時譁然。
一千六百年前,那是中古末,近古初的時候啊!
那時候,仙路已斷,世上就已經沒有成仙飛昇之人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前漢時出世的伏生。
可伏生實際上是上古修士,其自言功果早著,只是一直未得出世而已。
難倒,舍子也是一個上古修士,遷延到了一千六百年前才飛昇而去?
不可能吧!
如果真有這般大事,別說聚窟道洲偏遠,就算是鱗蟲一族的海底荒壤,也絕對會被前去拜見的修士變成一方聖地。
怎麼可能就這麼籍籍無名,還要後人自己跑到外面來到處傳揚?
孔劭見眾人質疑,仍舊風度十足,好一會兒才伸手示意眾人安靜。
“諸位,此亦一家之言,真假虛實不論,舍家學問卻也頗有可借鑑之處,或可聽我試言之。”
孔劭再次輕易壓制了議論。
北側末席,趺坐中的舍納蘭面色微微一動,他剛剛聽到眾人都認為舍子不可能是憑藉舍家法門成仙,除非舍子本就是上古修士的議論之時,不由自主顯露出些許失望。
此時見孔劭似乎對舍家學問還有見解,不由得期待起來。
大檀樹下,桓志同樣聽得“津津有味”。
眾士人的注意力,更是早被吸引開去。
唯有場中的許季山,仍在淡金色光芒中苦苦支撐;南側座席上,高獲、楊鳳焦急萬分。
而陳仲,竟也按下鈞平劍,沒有立刻動手。
只因。
就在方才,淡金色光芒中,分明有另一名襄公矩一閃而沒。
那名襄公矩看起來裝束似與舍磨騰、舍納蘭一般無二,只是滿面苦色,猶如在憂慮眾生。
這名襄公矩,哪怕是陳仲都僅僅驚鴻一瞥,再見不能。
陳仲相信,此刻的檀德臺上,絕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察覺。
剛剛襄公矩前來阻止陳仲衝動,恐怕同時也已經出手援救許季山。
只不過。
陳仲無法想象,襄公矩是怎樣做到的。
舍磨騰的清淨俱足阿婆那,針對的是許季山,尋常外人根本無法入內。
如果換了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