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檀臺中群賢撫今(5)(2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名稱,出自儒家“感仁應常”之語。

叔孫無忌此前絕不肯用這詞來形容修行。

他認為自己承襲的王充一脈法門,必定不是源自儒家,多年來,他一直在尋訪自家法門的真正出處。

陳仲為此曾特意到元州道,尋訪王充直傳弟子楊景的後人。

可惜的是,王充一脈視生死為理所當然,傳人弟子都是直面死亡的性子,而做不到的也大多會在半途改換門庭。

等陳仲找過去,楊景已經去世多年,其後人、弟子均不知所蹤。

叔孫無忌剛剛主動說出了“感應”二字,陳仲只能認為他是完成了多年心願,找到了法門的真正來歷!

叔孫無忌見陳仲猜到,哈哈笑著一搖葫蘆,卻不解釋。

陳仲便明白了,叔孫無忌這一脈法門的來歷,和葫蘆一定程度上是叔孫無忌的弱點一樣,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

陳仲會意點頭,當即換了話題,向叔孫無忌介紹徐幹和董志張。

與此同時。

此間也正有無數人,互相打聽著陳仲。

“原來他就是仙門郡那位陳子正!”

“他不是幾十年無法突破感應,銷聲匿跡許久了嗎?”

“我聽說是十年前季漢諸葛丞相做法續命,此公為之護法,力抗曹魏司氏三雄,奈何鍾稚叔偷渡渭水,計斬魏文長,致使丞相功虧一簣,此公也與司氏三雄兩敗俱傷,絕了道途前路,可惜、可惜啊!”

郭況直至剛剛的座席風波結束,才終於和劉英一起,走上檀德臺。

恰好,他卻是聽到了,剛剛弄清楚陳仲身份計程車人們的議論。

蓬萊道洲計程車人,畢竟與洪陸八道州隔海相望,對於那邊發生的事情,知道的不夠詳細。

當年的陳仲,豈止是力抗司氏三雄!

若非陳仲將司仲達那老賊重傷,郭況都未必有命能夠逃出魏國!

魏武死後,曹丕繼位,卻是一改魏武制度,轉而與世家大族媾和妥協,曾經由魏武簡拔的寒門才俊,盡皆遭受打壓。

司氏一門,便是此事最大的推手。

郭況身為魏武親信,且自身家族也早被張角破滅,一直以來都是與魏武提拔起來的“寒門新貴”捆綁在一起。

本來郭況等人已經無力抵抗,只能束手待斃。

幸而司仲達重傷回師,命在旦夕,為了及時安排好司氏後事,沒有精力旁顧郭況。

由此,才有了郭況的今日。

說起來,郭況該感激陳仲才是。

但!

陳仲這樣的人,任何一位君王都不可能容得下他。

便見檀樹下,桓志已經在向郭況、劉英招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