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逢故友茅廬一言志(1)(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是董志張到了!

他的耳朵比常人更大,因此被朋友們戲謔調笑,他自己卻不以為意,反而作詩自嘲,說他和季漢之君劉玄德都以大耳著稱,但人家劉玄德成就功業,他卻只是一個小小的隱士,不能相比。

這闊達的心胸,使得董志張交遊廣泛,知己遍天下。

陳仲見到是他,不禁露出笑意。

“子鳴,真是許久不見了!你何故至此啊?”

董志張字子鳴,當年兩人同遊時,因為陳仲比他年長許多,故而一定要陳仲直呼其字,以表謙遜。

“特為公耳!”

董志張來到陳仲面前,滿臉喜色地細細打量陳仲外貌,表情漸漸多出驚容。

陳仲卻是心下一轉念頭,猜到了董志張為什麼能特意來見自己。

他回到仙門郡,本來沒有透露行蹤的打算,畢竟壽元無多,挑選傳人的時間都未必夠,再有諸多故人來訪的話,平白耽誤時間。

而如今董志張能夠得到訊息,源頭多不過兩、三處。

仙門三姓士族、那逃掉的所謂“先鋒使者”,這兩者即便傳遞訊息,一來不會是給陳仲揚名、找幫手,二來時間上也顯不足。

除去他們的話,那最後一個可能,便是朝廟中的敕神了。

轉念間,陳仲把事情原委斷了個八九不離十,便將心思抽離了此處。

且不管仙門郡侯有什麼目的,總之祂這一番作為,倒是免了陳仲的奔波。

那所謂的“先鋒使者”走脫,便意味著其人所代表的陰謀,還將持續下去。

無論其有什麼目的,陳仲總不能坐視不理。

若無董志張此來,陳仲本也打算自己這裡安定下來,便往其它州郡,尋找類似董氏這樣計程車族豪強通報訊息。

“子正公,你、你莫不是突破了?”

董志張顫巍巍抬起手,有些想要撫摸陳仲鬢角初生未久的黑髮,但這未免太過失禮……

陳仲並不在意這些,抓住董志張的手,輕放在自己鬢角上,笑道:“僥倖,得了一位小友的緣法。”

董志張聽到陳仲親口肯定,激動地落下淚來。

感應一關,實在是沒有定數可言。

有些修士,無論修為、境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必定前途無量,卻偏偏就被感應阻住,終生難得突破。

而有些修士,平日裡名不見經傳,卻可能在吃飯喝水時,就那麼突破了。

這一關,在無法突破的修士眼中,幾乎沒有道理可言。

而真正突破了感應的修士,則全都對這一關礙閉口不言,哪怕至親之人請教,也多是用一些令人難以捉摸,玄妙非常的言辭來解釋。

這就更加讓人難以理解,最終便導致未曾突破感應的修士們,盛傳能否突破,全看“天命”,也就是《五行白虎通》中五德五運之說,從側面助長了兩漢數百年間,五行與儒家法門融合之學通行於世。

陳仲如今突破,親身感受了到底何謂感應,或者說何謂“辨夢”,他自是非常清楚,這一關與所謂“天命”其實並無關係,但其中關鍵,他也不能說。

道理,就是嬰寧一關的“無心自得”,就是王輔嗣《道德注》的“得意忘言”。

說得越多,說得越“詳細”、越“清楚”,離正確就越遠!

這邊陳仲與董志張久別重逢,旁若無人地敘舊起來。

那邊孔蘩露身為太守,被晾著無人搭理,頓時尷尬無比。

然而再尷尬,也只能陪站。

因為董志張不認得他孔蘩露,孔蘩露卻是認識董志張的!

殷臺董氏,在蓬萊道洲是舉足輕重計程車族門閥,董志張自己雖然未能突破感應,修為上有些欠缺,但他自小便有神童之名,再加上德行出眾,交遊廣泛,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當地官員、士族的座上客。

從地位上來講,董志張遠比孔蘩露更高。

此外,昭明孔氏的當今族長,孔劭孔休遠,與董志張乃是同齡人,少年時便結交下的友誼。

董志張到孔氏去做客,那是眾星拱月的嘉賓,族長相陪,子弟相奉。

而孔蘩露呢?

只是孔氏一名庶孽之子,甚至沒有資格到董志張近前問好,只能在遠處遙望。

故而,孔蘩露識得董志張,董志張不知有孔蘩露。

雙方差距如此。

陳仲和董志張述過了別情,董志張漸漸按下激動喜悅,也終於感覺到自己的不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