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逢故友茅廬一言志(5)(2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方靜謐的世界填充。

而此中,則恍恍惚惚多出了一具陌生的骷髏骸骨,也如陳仲自身的坐姿一般。

陳仲並沒有理會,只是如以往修行一般,尋得自身那一縷真氣,坐守靜觀。

關於真氣,各家各派均有不同說法、不同觀點。

根據各家自己的認識,也分別發展出了諸多修行法門,比如儒家就是在培養出胸中一口浩然之氣後,以浩然之氣染化真氣,最終追求的是“浩然氣純”,以及浩然之氣的宏大。

陳仲所修行的道家法門,則認為真氣是人身諸氣之真,真即是道,道可外求,亦需內求,修法便是守內行外,靜功時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自身真氣,動功時以身體感悟外界道理,最終二者相合,以得道果。

另外伏生所傳授的五行論,則認為天地萬物均備五行之屬,化於五運之行,修士應當善察自身五行五運,化五行之氣而為真,講求的是將五行運化加以壯大真氣,最後真氣充盈全身,羽化而登仙。

除去這些。

陰陽家道統認為真氣分陰陽表裡,有龍虎之交、坎離之媾。

墨家認為真氣就是人與天地間其他存在的根本區別,真氣即諸氣之靈長,深求真氣之理,便可“一生萬物”。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因為各家對真氣的看法不同,在感應境界之後的修行,也逐漸開始變得大相徑庭。

陳仲靜觀真氣,不知不覺中,那模模糊糊的骷髏像便消失不見。

但陳仲就如不曾理會它的出現一樣,此時甚至不知道它的消失。

因為陳仲沉浸在了真氣自身的變化當中。

可還記得,陳仲突破感應之後,得以憑藉望氣術,觀看到諸氣摶煉的過程?

此時此刻,陳仲便似是觀看到了真氣的類似過程,不同的是,真氣並非由其它什麼“炁”所摶煉而成,它不知所從來,極其純粹,就那麼無憑無據,出現在那裡,同時也並非靜態,而是有著自己的種種化變。

恍惚間,陳仲似是從真氣的化變中,看到了一條寬闊通路。

這通路陌生又熟悉。

在引起了陳仲注意的那一剎那,卻又消失不見。

陳仲有種莫名的感覺,這條“通路”,就是接下來的修行關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