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謐的世界填充。
而此中,則恍恍惚惚多出了一具陌生的骷髏骸骨,也如陳仲自身的坐姿一般。
陳仲並沒有理會,只是如以往修行一般,尋得自身那一縷真氣,坐守靜觀。
關於真氣,各家各派均有不同說法、不同觀點。
根據各家自己的認識,也分別發展出了諸多修行法門,比如儒家就是在培養出胸中一口浩然之氣後,以浩然之氣染化真氣,最終追求的是“浩然氣純”,以及浩然之氣的宏大。
陳仲所修行的道家法門,則認為真氣是人身諸氣之真,真即是道,道可外求,亦需內求,修法便是守內行外,靜功時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自身真氣,動功時以身體感悟外界道理,最終二者相合,以得道果。
另外伏生所傳授的五行論,則認為天地萬物均備五行之屬,化於五運之行,修士應當善察自身五行五運,化五行之氣而為真,講求的是將五行運化加以壯大真氣,最後真氣充盈全身,羽化而登仙。
除去這些。
陰陽家道統認為真氣分陰陽表裡,有龍虎之交、坎離之媾。
墨家認為真氣就是人與天地間其他存在的根本區別,真氣即諸氣之靈長,深求真氣之理,便可“一生萬物”。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因為各家對真氣的看法不同,在感應境界之後的修行,也逐漸開始變得大相徑庭。
陳仲靜觀真氣,不知不覺中,那模模糊糊的骷髏像便消失不見。
但陳仲就如不曾理會它的出現一樣,此時甚至不知道它的消失。
因為陳仲沉浸在了真氣自身的變化當中。
可還記得,陳仲突破感應之後,得以憑藉望氣術,觀看到諸氣摶煉的過程?
此時此刻,陳仲便似是觀看到了真氣的類似過程,不同的是,真氣並非由其它什麼“炁”所摶煉而成,它不知所從來,極其純粹,就那麼無憑無據,出現在那裡,同時也並非靜態,而是有著自己的種種化變。
恍惚間,陳仲似是從真氣的化變中,看到了一條寬闊通路。
這通路陌生又熟悉。
在引起了陳仲注意的那一剎那,卻又消失不見。
陳仲有種莫名的感覺,這條“通路”,就是接下來的修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