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恨未逢君少壯時(3)(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一封公文,送到了平輿郡府衙當中。

公文來自許氏,內容是說。

蓬萊名士陳仲路過許氏,表達了對隱士嵇慷無故被殺的憤慨,雖然關內侯許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還是無法撫平陳仲的怒火,許氏請求朝廷有司對此事加以關注,做出正面解釋,如果嵇慷有罪就應當公佈罪行,如果嵇慷無罪就應當給出補償並處罰責任人,這樣做了,才能挽回天下名士之心。

許綜與許儀溝通之後,確定許氏與大將軍曹爽、司氏兄弟同時保持一定距離的策略。

於是攔截陳仲的結果,就不再只是私下告知羊古,或者直接暗中向司氏傳遞,走朝廷公文,上書言事,誰都找不出不是來。

經過敕神間傳遞訊息。

很快,羊古不但得到了許氏的上書,而且還得知了更多的細節。

“陳子正公狀若中年啊!可敬、可畏!”

羊古一年到頭,除非上殿面君,都是穿袍大袖,時而敞懷,隆冬時節也不覺寒冷,甚至於冬天時,旁人與他相見,同處一室都能感到溫暖,乃是羊古一人,便使室內溫暖如春。

然而若在夏天,與羊古同坐,又甚是清涼。

此刻,羊古便敞懷揮扇,聽著親近老僕講述情況,感慨連連。

老僕是羊古祖母帶來,做過羊古父親的少年伴當,又陪伴了羊古長大成人,關係甚是親近,也通曉修行,即便如今修為境界甚是精深,仍舊忠心耿耿。

“郎君這‘可畏’倒也解得,卻不知‘可敬’為何?”

老僕一邊說,一邊把羊古擺了一屋子的書、簡,該收納收納,該整理整理,動作又快又穩。

羊古也不去管這些,反正他的書,哪些還在用,哪些用過了可以收起來,老僕都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必擔心收錯。

“章老知曉王無咎乎?”

羊古所說的王無咎,便是已經接受了司旦招攬的王祥,至於“章老”則是對老僕的敬稱——祖母、母親的家人,時人在對此類親屬關係含混不清的時候,便有以“章”囊括的習俗。

羊古父親在時,呼老僕為“阿章”,羊古小輩,就加一個“老”字,卻非是老僕姓章。

“王無咎,沛郡大賢士王公明那大兒?”

老僕思索之後,找到了適於他記憶的名字。

王融、王公明,本是瀛洲道琅琊郡人,因其在琅琊郡多次被徵辟為官,為了拒絕,他舉家遷移到沒人認識他的長州道沛郡。

雖說以王融當時的名聲,遷移到哪裡也不可能完全藏住,但此舉終於讓人們知道了他隱居不仕的決心,後來就沒人再勉強他了。

王融正是與老僕同時代之人。

王融的長子,王祥字無咎,同樣以孝,名動天下,更是在王融死後繼續隱居三十餘年,最近才答應了司旦的徵辟,出仕為官。

羊古點頭笑道:“恰好,我所言者,正是王公明公。”

羊古與王融幼子王覽相熟,可惜王融故去之後,王融的續絃妻與原配之子王祥實在難以相處,王覽不得已奉母還鄉,回琅琊郡去了。

並不是每一個世家中的後母,都能如董志張母親、羊古母親那樣深明事理。

王祥之所以孝名遠揚,就在於後母虐待,欲殺王祥而後快,甚至在大冬天河流封凍的情況下,提出要吃魚,而王祥就以身體的熱度融化河面冰層,為其帶回鯉魚。

因此在長州道,王覽的名聲遠沒有王祥響亮。

羊古要講王融,擔心老僕不知道,都只提王祥。

“我曾於玄洞府上,聽聞玄洞提及陳子正公與王公明公的一段論道舊事。”

王覽字玄洞。

老僕連連點頭:“玄洞郎君是個好的,也與郎君友善。”

相比起王祥在老僕嘴裡只得一個“王公明那大兒”的稱呼,王覽的待遇就好得多了。

羊古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不過當下說的是另一件事,倒也沒有急著詢問原因。

“當年陳子正公提出嬰寧之後,仍當有兩重關礙,一一踏破,感應自可水到渠成。兩關之中,一關當為命功,一關則未分明。”

聽到這兒,老僕似也來了興趣,道:“王公明不肯出仕,莫非便是因為他修的,是道家的道?”

羊古點頭,老僕雖然年歲已高,於修行上很難再有什麼進境,但多年的見識,可遠超當今的尋常年輕人,提一句嬰寧,他便知道說的是哪家法門。

老僕見羊古肯定了自己的猜測,便嘆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