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怨不得王公明尚未年老,便定要去探尋前路,以至亡故,他道家的道啊,就是太清高了!”
這評價可太奇怪了,世人皆知,道家和光同塵,只要道家修士願意,他們能與任何人做朋友,說他們太清高,實在是罕見。
羊古一向知道自己這位“章老”見識不凡,對世事有著自己的洞見,今日言語中,連著透露出兩次不同尋常的觀點,引得羊古好奇心大起,特別想要知道為什麼。
於是,羊古乾脆把自己的話刪繁就簡,三兩句說完。
其實就是當年陳仲四處尋高修討論道法,言及鎖精禁漏與退病關,王融認為這兩重次第多餘,勸陳仲放棄,直接尋求感應才是正途。
後來王融在道家元真之境修行圓滿,一往無前地嘗試突破相當於儒家“防制”之境的,道家“天門”一關。
結果王融於突破中形神俱滅,英年早逝。
現如今,陳仲突破感應,而且前無古人地成就了“返老還童”的功果,如此看來,陳仲必然是堅持了當年他與王融討論時,提出的兩重境界,並且最終突破。
王融突破前路失敗身死。
陳仲突破的,其實也是從未有人驗證過的一條路,而他卻成功了!
正因此,羊古認為陳仲“可敬”、“可畏”。
老僕聽罷,露出悵然之色,嘆息一聲:“奈何太晚!”
他如今也是身體衰朽,以至於修行前路斷絕,如果陳仲早生幾十年,或者這能夠“返老還童”的法門早些實證可行,他或許也還有些機會。
可惜!
少壯未相逢,聞名恨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