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陳仲閒言過重關(3)(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主公可曾安歇?”

疋春殿中,郭況見得杯盤狼藉,二十餘名女使正自手腳麻利地收拾著昨夜留下的殘局。

心下暗歎一聲。

桓志是越來越放縱了。

被郭況抓著問話的內侍一臉緊張,猶豫著不知道該說什麼。

就在郭況奇怪之際,忽聽“嘩啦”一聲杯盤相撞。

而後,披頭散髮的桓志竟從一張側翻的几案後坐了起來。

“大璫來了?”

桓志眯縫著眼睛,他雖說被削去了感應修為,卻不是被廢了功行,總還是有些底子在,這就比尋常人更難醉酒得多了。

“可是有了好訊息?”

郭況見此,忙把抓著的內侍又提高了三分,用以將自己的臉擋住,直至表情恢復了尋常稍帶喜意的模樣。

那內侍眼睜睜看著郭況的神色變化,抖如篩糠。

“主公,確是喜事!”

郭況將內侍一丟,也不管後者軟在地上爬不起來,快步來到桓志身旁,耳語道:“徐偉長走了!”

嗯?

徐幹不是早就從北海離開了嗎?

桓志一陣迷茫,但他很快便回憶起來。

這說的不是徐幹出走北海。

檀德臺法會之後,桓志與郭況定下了先整頓內部,加強實力,然後再一點點剷除反對者的策略。

謝弼、孔劭、丁夏,這些曾經的支持者,各有利益訴求,眼下與桓志徹底離心。

這裡面,孔劭在昭明郡根基深厚,未可輕動。

丁夏則是形名說新的赤幟人物,而且武次郡那裡同樣水潑不進。

只有謝弼既失去了人望,又丟掉了白檀郡謝氏的大力支援。

徐幹從北海出走,並歸咎於謝弼的訊息,能夠迅速傳遍蓬萊,就與桓志、郭況的這一番定計的推波助瀾,分不開干係。

只不過,此事涉及到北海郡學宮被屠,孫秀在其中的所作所為無法遮掩,以此來攻擊謝弼,進一步挖空謝弼的根基固然是好,卻也可能因孫秀連累到桓志。

故而,在得知丁夏輕易放過了陳仲,兩人甚至都沒動手之後。

孫秀就被派了出去,他短時間內不適合出現在蓬萊了,而且丁夏的不戰而退,也讓桓志對他接下來對付陳仲的安排懷疑起來。

正好,讓孫秀親自盯著去。

孫秀走了,北海學宮之事的另一個最大變數,就是徐幹。

所以,讓郭況稱為“喜事”的徐幹走了,是離開蓬萊?

桓志雖然放縱,權術卻是刻進了骨子裡的。

郭況垂下眼簾,在桓志目光凝視下,給出熟練的笑容。

“北帶大山將水雲盡皆擋在了西側,甚至生出了黛蠶澤,如此卻苦了我們東側的蓋陽。”

蓋陽郡城頭。

叔孫無忌與董志張目送著兩片風帆,漸漸消失在海天相接之處。

徐幹立志要為北海學宮遇難學子討還公道,決意前往祖州道,尋訪喬氏,嘗試修行入道。

只有具備了不容忽視的力量,才能真正踐行自己的志向。

這個道理,徐幹已然徹底明白。

名望,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看起來很美,但只需要遠遠地投下一顆石子,就能打破一切。

至於依靠朋友、依靠權勢,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徐幹不肯再牽累董志張、陳仲等友人,將那些北海郡倖存的,追隨他來到蓋陽郡的學子們,託付給叔孫無忌,自己則遠渡重洋。

叔孫無忌極為讚賞徐幹的決定,雖然很想把徐幹留下任教,卻還是親自將他送上船去。

如今轉回城頭,便又邀請董志張。

“我們蓋陽缺水,種地也不能放開了種,幹啥都得束手束腳,所以咱就想把那山給挑了它!”

叔孫無忌大手一揮,掃過全城,又指向西側那峰巒重重的雄山。

董志張佩服點頭。

真的是聞名不如見面。

以往只知道蓋陽郡在叔孫無忌的治理下很不錯,引得不少士人專程來拜訪。

這幾日,當真親身在蓋陽郡走了走,董志張才知道叔孫無忌的治政之功有多麼厲害!

一座蓋陽郡,全然被黃沙包圍,但城牆之內卻是田畝交錯,林蔭片片,生活在此的百姓,好似沒有任何憂愁,總是笑臉迎人。

而且,蓋陽郡中雖然見不到什麼華貴的衣飾,但幾乎人人都有布衣穿,而且街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