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衣帽整齊的婦人也很多——這意味著普通家庭的婦女也有自己的衣服,可以隨時出門。
須知蓬萊道洲在桓志重新一統之前,五口之家僅有一套出門的衣服,都是常事。
誰出門,誰穿衣服,這個出門的人往往是可以用勞力換回更多食物的男人。
故而判斷一郡之內百姓的生活狀況,很多時候看看路上的女人有多少便足夠了。
蓋陽郡的景象,看起來比丁夏主政的武次郡,更像人間樂土。
僅有的不足,也就是蓋陽郡到處都灰禿禿的。
從南方刮來的又幹又熱的大風,使得空氣中時刻飄蕩著細小的沙粒。
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習慣了眯縫著眼睛。
每隔三日,還要全城出動,將城內堆積的沙土,以及南城牆外牆根處憑空長高的沙堆,都運到城北背風的地方堆著。
日積月累,城北的沙子也堆成了小山。
叔孫無忌說,再過幾百年,那沙山也不會增高,因為超過了城牆能夠阻擋風力的高度,都會被吹進北邊的海里,有朝一日蓋陽郡的土地或許會與北邊隔海相望的昭明郡連起來。
同樣的,有朝一日高大的北帶山脈也會被打通。
“不過這事兒不簡單,相比普通人,還是咱們修行人更合適,偉長帶來的這些學宮學子,正好給咱蓋陽百姓做先生,不識字可咋修行嘛!”
叔孫無忌拿起大葫蘆,仰脖又是一口。
董志張即便早被蓋陽的景象震驚了數不清多少次,此刻仍舊驚訝地張大了嘴巴,甚至忘記了風中的沙子:“學宮學子,三十餘人……噗啊……三十餘人皆充教諭?”
這是有多少人要被叔孫無忌安排著讀書啊?
如董氏那樣的門閥世家,往往也就同時有二三十名後輩一同進學,負責開蒙的先生有個兩三人足夠。
開蒙三年,資質上佳者繼續研讀經典,平庸者轉而學習經濟實務,最後同一輩中能有三五個出挑的,便很不錯了。
這已是世家門閥精心教育的配置。
若是如此前徐幹在北海學宮,只有徐幹一個常駐的先生,便收下了近百名學子求學。
蓋陽郡這裡,一下子三十多位開蒙的先生,這是要弄六七百,乃至三四千孩童同時入學麼?
可是,蓋陽根本沒有什麼門閥世家,叔孫無忌甚至把蓋陽的敕神都早早打滅了,另立廟宇單獨祭拜先賢,要不然先前陳仲的訊息由仙門郡侯放出後,叔孫無忌也不至於到了檀德臺上才知道。
這麼多孩童,不出自門閥世家,全都是從百姓中選拔?
那對於叔孫無忌來說,有什麼好處?
叔孫無忌猜到了董志張在驚訝什麼。
“兼相愛,交相利。此間之人,皆我父母、兄弟、子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