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孔盛齋送別秋風時(2)(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黃鐘大呂!

陳仲驀然醒悟。

孔衍以《莊子》來向陳仲闡明道理。

而陳仲對《莊子》的理解,又何曾稍弱於人?

講述“抓大放小”、“過程的必要”這樣的道理的,其實《莊子》中一句話便講盡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釣叟所贈《劍術》,在元真境界的唯一一句話。

“知”既然是無涯的,那麼在有涯之生中,如何去選取“知”呢?

難倒一概不要了嗎?

自是抓大放小!

現在,誅滅王素就是大,而蘇元明、陳仲、孔衍這些人自身的安慰,只是小。

儒家的道理,道家早已講盡,只看讀書之人能否自行領悟。

陳仲之前所明悟的,是“有涯無涯”關於“取捨”,關於“戒貪”,關於“守心”的闡理,而他卻忽略了“有涯無涯”中所蘊含的“取捨的方法”、“戒貪的方法”、“守心的方法”。

正因此,才會有今時之困擾。

“盛齋兄,請受我一拜!”

陳仲肅容一禮。

孔衍忙將陳仲扶起:“子正胸懷天下而不顧己身,該是孔衍拜你才對!”

陳仲嘆道:“唉!不顧己身或有,然亦未顧及弟子、親友之身,此過亦劇,至今思之,羞慚無地。”

不止是蘇元明。

陳仲的親人,早在六十年前,就必定因為陳仲不計後果的刺殺仙門郡守的行為,而遭受過牽連。

陳仲自是一走了之,甚至六十年間總有這事那事,總要在心裡告訴自己,自己是為了天下人而如何如何,結果最後回鄉,親人、故居,所見竟只有一片荒草。

這些種種。

陳仲所犯的錯誤,都是同一性質的。

然而往事已不可追。

誠所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

遮掩並不能解決問題,改正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陳仲再次向孔衍下拜行禮,孔衍發現陳仲力量之強,竟是完全無法阻止。

起身避讓也來不及了,無奈只好受此一禮。

行禮罷。

陳仲起身拜託孔衍:“盛齋兄,此次謀算王素勢在必行,然元明尚幼,功行淺薄,我為師長卻置之於險境,一旦有事,不可辭其咎。”

“唯今,只有託付於兄!”

孔衍也鄭重起來:“此事,愚兄當仁不讓。”

陳仲又道:“元明之母,雅有德行,雖際遇多舛,未曾自棄草野,教養子息,乃出此璞玉。奈何其多年病體,難耐修行。我本欲薦之於種德治門下,只恐耽擱日久,難以成行,於今亦唯託付於兄。”

孔衍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能夠教養出蘇元明這樣的孩子,蘇母德行必定不差。

而且儒家一脈,禮儒、藝儒的入道法門都講究中正平和,只有當世流行的五行儒與治儒較為偏激。

種拂身為種景伯之子,身負儒家正統傳承,教導蘇母入道沒有問題。

孔衍做為深研儒禮的大修士,也一樣可以做到!

只不過此前陳仲自問,他與孔衍交情尋常,不好直接上門推薦,方才捨近求遠。

但以如今兩人關係,這反倒是小事情了。

這兩件事言罷,陳仲起身,來至北窗下的几案前。

有紙、有竹。

陳仲選出三片已然經過殺青的牘片。

孔衍不知道陳仲要做什麼,立在邊上旁觀。

便見陳仲左手以“請還印”持牘,右手伸出食指做筆,於篾黃一面迅速書寫著什麼。

不。

不是寫。

而是刻!

縷縷竹屑,不斷自牘片底部飄落,而篾黃一面,反無刻痕!

孔衍頓時知道這是在做什麼了。

書符!

而且是以性靈合天地,符籙在完成之前不落於表面,無論此刻陳仲書符用的是紙、是竹、是皮又或者是什麼東西,表面上都是不會有任何痕跡顯露的。

看起來,就像是指頭隨意比劃。

但實際上。

不斷自牘片尾部落下的竹屑,見證了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

這等書符手法,非是深刻專研某一符籙的大修士,根本無法施展。

以性靈合天地,而後書符,如果所書符籙稍有錯謬,天地豈會認可?

屆時不但符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