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善出奇謀者眾多,但最接近軍事天才的人,非陸遜莫屬。
陸遜的軍事水平極高,他善於謀劃,會讓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能全身而退,再施展謀略與對手相抗。
歷史上的陸遜,打過的幾次大仗,邏輯極其嚴密,算得非常細緻,他是跟周瑜、韓信一個級別的軍事統帥,擅用大兵團作戰。
由此可見,陸遜不是百無一用的書生,而是貨真價實的儒將。
畢竟能進武廟的那些將領,哪有一個等閒之輩?
陸遜的登場,讓劉禪心頭生出一種不好的預感。
“關羽率軍進攻江陵,陸遜下令死守城池,他指揮的吳軍兵士絲毫不亂,多日後江陵城的防守依然固若金湯”
“關羽攻城十日未立戰果,只好後退二十里紮營靜待時機”
“當夜,陸遜一反常態,他將吳軍兵士調集起來,親自帶兵夜襲關羽的中軍大營”
“攻城多日的蜀軍早已疲憊不堪,關羽也沒有料定陸遜會來夜襲,結果大營防備太差,直接被吳軍衝了個對穿”
“這一戰,關羽腹部中箭,大敗,半日後調集殘兵開始往猇亭方向撤退。”
看到這裡,劉禪的神色變得非常難看,那被後代無數人敬仰的“武聖”,竟然敗了!
這一次,沒有呂蒙背刺,只有蜀吳兩名統帥,以所有的兵士為棋,進行的面對面較量。
劉禪的面龐變得陰沉不定,半晌後,他看向即將被黑夜吞噬的天空,不由得輕聲一嘆:“二叔啊,原以為荊州之禍能讓你改掉自傲輕敵的缺點,可到頭來”
“終究還是一場空!”劉禪搖頭嘆息道。
當年明月曾經說過:我們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從歷史中得到過教訓。
劉禪原以為透過自己的努力,能改變歷史原有的軌跡,彌補三國時期的諸多遺憾。
但直到今天,他才發現,原來其實歷史並沒有變化。
該犯錯誤的人還是會犯,該殺的人還是會殺。
時間變了,地域變了,戰場變了,但人的性情和缺陷永不會變!
劉禪硬著頭皮繼續將奏疏看下去。
“遠在秭歸的劉備聽到關羽戰敗受傷的訊息,連忙調集大軍前往接應,三日後,劉備與戰敗的關羽匯合,不多時蜀軍與吳軍在夷陵、猇亭一線拉開決戰的序幕…”
奏疏寫到這兒,便戛然而止。
劉禪不禁慘然一笑,好諷刺的戰局。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主帥。
與歷史上的夷陵之戰一樣,這一世,劉備與陸遜還是見面了,蜀吳兩軍依然會戰於夷陵。
只不過結局尚未明晰。
“伯約,我要立刻給父皇修書一封,此信完畢後,立即派出斥候快馬加鞭,將其送到父王手中!”劉禪的神色陰沉不定。
姜維不知其意:“殿下,你這是”
劉禪並沒有過多解釋,他有種預感,劉備若是跟陸遜進行面對面的決戰,蜀軍八成會輸。
即便有法正在,也不行!
或許,這就是天命!
潼關與夷陵相距甚遠,劉禪知道等這封信送到劉備的手中時,蜀吳的戰事可能已經結束了,一切都將會無力迴天,歸於塵土,但劉禪還是堅持要寫。
因為只要有一絲絕地反擊的希望,他都不想輕易放棄。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