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黑幕籠罩大地,沒有一絲月光。
半夜裡突然起了大風,差點將劉禪房中的燭火吹滅,那蕭瑟的風聲透著些許淒涼。
劉禪趕緊起身將窗戶緊閉,隨即端坐於桌前,身子挺得正直,手中毛筆高懸於紙上。
良久,終於緩緩落筆。
“父皇大人膝下,父皇陛下御覽,兒臣公嗣冒死諫言!”
“自父皇揮師東進,兒臣日夜懸心,每念及前線戰事,輾轉難眠,今接夷陵戰報,閱之觸目驚心,故兒臣寫下此書,望能警示父皇,切勿貪功急進。”
“兒臣聞與父皇於夷陵對峙者,乃吳中陸遜,此人看似一介書生,然萬不可小覷,陸遜深諳兵法韜略,擅大兵團作戰,慣用示弱之術,誘敵深入”
“前東吳都督呂蒙乃吳之將才,今東吳都督陸遜則為吳之帥才,父皇定要萬分警惕,切不可為其表象所惑,二叔之敗則為前車之鑑,法正伯父好謀善斷,父皇當聽之鑑之”
“再者,陸遜用兵詭譎,防火一事,父皇務必慎之又慎。凡遇山林茂密之處,最易火勢蔓延,逢遇深林切不可安營紮寨,以免授敵以柄。”
“若戰事膠著不下,父皇可暫退秭歸,此地進退有度,可與陸遜長期斡旋,待養精蓄銳後,再徐徐圖之,於細微處尋陸遜破綻,方可一擊制勝。”
“兒臣於長安,時刻牽念父皇安危,願父皇保重龍體,兒臣靜等父皇凱旋之日,再睹父皇聖顏”
“公嗣翹首以盼捷報,不勝泣血祈願之至。”
“兒臣劉禪叩上!”
“”
這封書信看似繞口,實則表達了一個孩子對於父親的勸慰和思念。
書信的內容也很好理解:陸遜很強,父親你要謹慎,別中了圈套,別跟二叔一樣輕敵冒進,多聽聽法正伯父的意見。
還有你要注意防火,陸遜與你決戰,很可能會動用火攻,小心著點,打不過就先退往秭歸,不丟人。
最後,孩兒很想你。
書信完畢,劉禪疾書的筆忽然停住,眼眶漸漸有些溼潤,隨即眼淚順著眼角簌簌落下,那緊握在手中的筆也不覺顫抖起來。
雖說他是後世穿越者,但在這一世,他確確實實感受過梟雄劉備對他的父愛,短短一兩年時間,他與史書上那些將軍談笑風生,與諸葛先生情同父子,與劉備更是超越了至親血脈的親情。
巴蜀,成都,就是劉禪的家。
劉備,就是他的父親。
一個有血有肉的父親!
劉禪不願看到劉備再如歷史塵埃那般,步前塵之路,他知道江東陸遜是劉備的宿敵,也是他父皇命中的羈絆與剋星。
如今,劉禪想放手一搏,助劉備解除羈絆,打破歷史原有的模樣。
“伯約!”
擦乾眼淚,劉禪朝屋外大喊一聲。
姜維聽到聲音後推門而入:“殿下!”
劉禪將書信遞給他,叮囑道:“派人將此書信連夜快馬送往夷陵,交付陛下。”
姜維接過書信,皺眉建議道:“殿下若擔心陛下安危,不妨立刻派遣一支勁旅,親自帶兵前往夷陵。”
沉默片刻,劉禪凝重地搖了搖頭,嘆息道:“現在還不是時候,長安剛剛攻下,城內百廢待興,依曹丕的性格,定然不會輕易將此城拱手相讓”
“若是所料不錯,曹丕已經開始調集重兵,準備重新奪回長安。”
“既如此,我更不可能如了他的願,皇子守國門,可不是隨意說說而已”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