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宓話音落下,劉備的目光漸漸露出幾分怒火。
“東吳鼠輩偷襲荊州,公然撕毀同盟之約,此等小人行徑,決不可恕。”劉備臉色有些難看,狠狠瞪著秦宓,暗含警告,隨即捋須肅然道:“東征東吳亦未嘗不可,待取得荊州後,渡江決戰,劍鋒直搗東吳都城建鄴!”
“如此,蜀漢與曹魏呈二分天下之勢,之後再進取中原,大事可成,漢室可興!”
誰知秦宓無視劉備警告的目光,繼續硬著頭皮道:“王上不可!”
“世人皆知竊國賊乃是曹操,不是孫權,若先滅掉曹魏,東吳必然臣服,況且如今勢力最強大者依舊是曹魏,若蜀漢與東吳開戰,曹魏必會坐收漁翁攻打漢中,到那時我蜀漢危矣!”
聞言,群臣的臉上漸生凝重之色,秦宓是飽讀詩書,博採眾長的益州學士,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非常精準。
“王上,蜀漢尚有益州、漢中等地,我等應順應民意,北伐關中,佔據西涼,直搗長安!”
“到那時,函谷關附近的義士必會倒履相迎,王上只需遣一上將率正義之師出函谷,兵鋒直抵洛陽,如此曹魏必敗,漢室也會還於舊都!”
聽到秦宓之言,眾人連連點頭表示贊成。
大殿內的氣氛有些僵冷,劉備面無表情地緊盯著秦宓,那模樣似乎要將其撕開一般。
“北伐還是東征,本王想再聽聽諸位的意見。”劉備強忍著心中的怒火,看向眾人。
群臣們面面相覷,隨即輕聲竊竊私語。
這場朝會開到現在,眾人似是察覺出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相比北伐,漢中王劉備似乎更加傾向於東征!
“王上,雲不贊成東征!”
半晌後,身著白袍的將軍趙雲從武將班列中站出,單膝跪地抱拳道。
諸葛亮瞥了趙雲一眼,不由得暗中搖頭,再看向臉色陰沉到極點的劉備,諸葛亮嘴角微揚,露出不知是嘲諷還是惋惜的笑容。
“子龍你!”關羽眉頭緊鎖,他沒想到趙雲會站出反對。
“王上,蜀漢與東吳的戰端一開,不可能迅速結束,讓曹魏坐收漁翁,這絕不是上策!”翊軍將軍趙雲繼續勸諫道。
劉備滿臉鐵青,抿著唇坐在王位上,陰冷的目光似是要殺人。
他沒有理會趙雲,片刻後,他的目光轉向手持羽扇的諸葛亮,冷聲道:“軍師是贊成北伐還是東征?”
諸葛亮略微沉吟,緩緩道:“東征也好,北伐也罷,各有利弊。站在天下大勢的角度上來說,如何獲利最大才是最關鍵的。”
劉禪撇了撇嘴,心道不愧是老狐狸,都這樣了愣是不表態。
劉備濃眉一掀,顯然對諸葛亮的回答並不滿意。
劉禪扭頭看向劉備,後者的目光陰沉如水,臉頰的肌肉緊繃,臉色異常難看,他低著頭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麼。
劉禪暗中嘆了口氣,歷史上的劉備對東征有著絕對的執念,不僅僅是因為替兄弟報仇這般簡單,更重要的是荊州的丟失,喪失了軍事重地,間接掐滅了興復漢室的理想。
荊州,四戰之地,是連線北方與南方的重要緩衝要地,乃天下之門戶。
它東連吳國,西通巴蜀,北挨中原,南俯南越,憑藉長江天險,劃江而治,是兵家必爭之地。
諸葛亮在隆中提出三分天下之策,並明確指出劉備欲想成就帝業,要從兩個方向突破曹魏,第一是以荊州之兵進攻洛陽、宛城,第二是以漢中之兵收復西涼,直奔長安!
若能順利攻下長安、洛陽、宛城等重鎮,便可合兵一處直搗曹操都城——許昌!
到那時,方才會有興復漢室的可能。
所以,倘若荊州一直拿不回來,那麼蜀漢將再無可能一統三國。
看到劉備失望落寞的眼神,劉禪心中不忍,再怎麼說,劉備也是這個時代生他養他的父親,他奮鬥了一輩子,顛沛流離了一輩子,為的是匡扶漢室的念想。
風燭殘年的老人,不想在安逸中了卻此生,更想馬作的盧飛快,在弓如霹靂弦驚的沙場上,贏得生前身後名!
或許,這是他燃盡生命,想為漢室所做的最後一搏。
想到這裡,劉禪釋然了,他似乎理解了劉備為什麼要執意東征。
“父王,兒臣有話說。”
大殿內頓時一靜,無數道目光迅速聚集到劉禪身上。
劉禪來到大殿中央,面對群臣百官,鎮靜自若,只見他衣袂飄飄,自信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