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漸漸停歇,銀裝素裹的長安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林瑤與蘇清婉結束了街頭漫步,心中滿是對大唐當下繁榮景象的欣慰,可他們清楚,前行的道路上挑戰從未止息。
隨著大唐在科技、文化、經濟等多領域的持續進步,國際地位愈發顯著,引得眾多國家前來尋求合作與聯盟。然而,這也讓大唐陷入複雜的國際關係網路之中。各國懷著不同目的與大唐接觸,有的真心希望開展平等互利的合作,有的則心懷鬼胎,企圖在合作中謀取不正當利益,甚至窺探大唐的機密技術與資源。
林瑤和蘇清婉在朝堂上聽取了鴻臚寺官員對近期外交事務的詳細彙報後,意識到必須謹慎處理這些國際關係。蘇清婉秀眉微蹙,神色凝重地說:“如今各國往來頻繁,我們固然要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需仔細甄別各國的真實意圖,避免被居心不良者利用。”林瑤點頭表示贊同,目光堅定:“沒錯,我們既要積極拓展外交空間,促進國際合作,又要堅守底線,維護大唐的核心利益。”
於是,蘇清婉組織了一個由外交經驗豐富的官員和學識淵博的學者組成的外交智囊團。智囊團深入研究各國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分析各國與大唐合作的潛在動機和可能帶來的影響。經過一番細緻的研究,他們對各國的情況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對於真心尋求合作的國家,大唐以開放的姿態回應。蘇清婉親自與這些國家的使者進行談判,商討合作的具體事宜。在與西域一個盛產優質馬匹的國家談判時,大唐提出以絲綢、瓷器等特產換取對方的馬匹,並在邊境設立互市,促進雙方貿易往來。同時,大唐還派遣了農業專家和工匠前往該國,幫助他們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和手工業製造水平。作為回報,該國承諾為大唐提供穩定的馬匹供應,並在軍事防禦上與大唐保持一定的協作。
然而,對於那些心懷不軌的國家,大唐則採取了謹慎的應對策略。有一個來自遠方的島國,表面上希望與大唐開展科技合作,實際上卻試圖竊取大唐的先進造船技術。智囊團透過情報分析察覺到了對方的意圖,蘇清婉得知後,在接待該國使者時,巧妙地周旋。她一方面展示了大唐部分非核心的科技成果,滿足對方的表面需求;另一方面,加強了對核心技術的保密措施,安排了專門的人員對相關技術資料和工匠進行嚴密保護。同時,透過外交渠道向該國傳達大唐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視和對技術竊取行為的堅決抵制態度,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
在處理國際關係的同時,大唐國內的工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隨著工廠數量的不斷增加,工業生產對原材料的需求急劇上升。國內的一些原材料資源逐漸供不應求,價格也隨之上漲,這給許多工廠的生產經營帶來了壓力。例如,製造瓷器所需的高嶺土,以及冶鐵所需的鐵礦石等重要原材料,都出現了短缺的跡象。
林瑤和蘇清婉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召集工部、戶部等相關部門的官員以及一些經驗豐富的商人,共同商討應對之策。林瑤神情嚴肅地說:“原材料供應是工業發展的基礎,若不能及時解決原材料短缺問題,將嚴重製約大唐工業的持續發展。”蘇清婉補充道:“我們既要從國內挖掘潛力,也要放眼國際,拓展原材料的供應渠道。”
於是,朝廷加大了對國內原材料資源的勘探力度。組織了一批專業的勘探隊伍,深入全國各地,尋找新的原材料礦脈。在經過一番艱苦的勘探後,勘探隊伍在大唐的西北邊陲發現了一處儲量豐富的鐵礦石礦脈。林瑤得知訊息後,立即下令組織開採,並在當地建立了冶煉廠,對鐵礦石進行初步加工,然後運往內地的工廠。
為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蘇清婉組織學者和工匠們開展技術研究,研發新的原材料加工工藝。在瓷器製造領域,工匠們透過改進工藝,成功減少了高嶺土的使用量,同時提高了瓷器的質量和產量。在冶鐵方面,學者們研究出了一種新的冶煉方法,能夠更充分地利用鐵礦石中的鐵元素,提高了鐵的產量和質量。
在拓展國際原材料供應渠道方面,大唐積極與周邊國家開展貿易合作。蘇清婉派遣使者前往盛產原材料的國家,與他們洽談合作事宜。在與一個位於中亞的國家談判時,大唐提出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精美的工藝品換取對方的優質棉花和羊毛。經過多輪協商,雙方達成了合作協議。這不僅解決了大唐紡織業對原材料的需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文化融合。
隨著大唐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傳播,國內的文化產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越來越多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