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突厥內部親唐勢力與周邊部落的積極回應,大唐朝堂的緊張氛圍稍有緩和,但林瑤與蘇清婉清楚,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如何巧妙利用這一有利局勢,在不引發大規模戰爭的前提下化解危機,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關鍵難題。
林瑤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蘇清婉則在一旁仔細翻閱著關於突厥各部族勢力分佈與內部關係的密報。許久,林瑤停下腳步,說道:“清婉,如今我們雖有內應與盟友,但突厥可汗手握重兵,若行動稍有差池,仍可能引發一場惡戰。”
蘇清婉抬起頭,目光堅定:“陛下所言極是。我們需制定一個詳細且周全的計劃,不僅要讓突厥可汗投鼠忌器,還要確保在關鍵時刻能夠一舉制敵。”
二人商議許久,決定先從情報收集與分析入手。他們召集了朝中最精銳的情報人員,組建了一個專門針對突厥的情報小組,深入突厥境內,密切關注突厥可汗的一舉一動,以及親唐勢力和周邊部落的動態。同時,加強與邊境守軍的聯絡,確保軍事部署能夠根據最新情報靈活調整。
在朝堂之上,林瑤再次召集眾臣商討對策。“如今,我們已與突厥內部親唐勢力及周邊部落取得聯絡,他們願意配合我們行動。但如何將這些力量整合起來,發揮最大作用,還需諸位愛卿出謀劃策。”林瑤目光掃視眾人,神情嚴肅。
兵部尚書李明遠率先發言:“陛下,臣建議趁此時機,在邊境集結重兵,擺出強攻的態勢,給突厥可汗施加壓力。同時,讓親唐勢力在突厥內部製造混亂,分散其兵力。待突厥內部人心惶惶之時,我們再聯合周邊部落,從多個方向發動攻擊,定能一舉擊敗突厥。”
“李尚書的策略雖有可取之處,但過於激進。”蘇清婉接過話茬,“戰爭一旦爆發,即便我們獲勝,也難免會有傷亡,且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我們應儘量避免正面衝突,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這時,一位年輕的謀士站了出來,此人是新近提拔的幕僚張宇。他恭敬地向林瑤和蘇清婉行禮後,說道:“陛下,皇后娘娘,微臣有一計。我們可利用突厥可汗多疑的性格,散佈假情報,讓他誤以為我們的主力部隊將從某個方向進攻,從而將他的兵力吸引過去。與此同時,我們暗中派遣精銳部隊,與親唐勢力裡應外合,直搗突厥可汗的王庭。只要擒住突厥可汗,突厥群龍無首,自然不戰而潰。”
林瑤聽後,微微點頭:“此計甚妙,但實施起來難度不小。我們必須確保情報的真實性和保密性,不能讓突厥可汗察覺我們的意圖。”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朝堂最終確定了作戰方案:一方面,在邊境虛張聲勢,集結大量兵力,做出強攻的假象,吸引突厥可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秘密挑選五千精銳騎兵,由李明遠親自率領,與親唐勢力約定好時間和暗號,伺機突襲突厥王庭。同時,蘇清婉負責聯絡周邊部落,確保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及時出兵支援。
作戰計劃確定後,各方迅速行動起來。邊境的軍隊開始頻繁調動,軍旗招展,戰鼓喧天,一副大戰在即的模樣。突厥可汗果然中計,他將大量兵力調往邊境,加強防禦,卻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他的王庭。
李明遠率領的精銳騎兵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無聲息地向突厥王庭進發。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避開了突厥的巡邏隊。當他們抵達預定地點時,親唐勢力早已在此等候。雙方迅速會合,按照事先約定的計劃,向突厥王庭發起了突襲。
突厥王庭內,突厥可汗正在為邊境的局勢憂心忡忡。突然,外面傳來一陣喊殺聲,他大驚失色,連忙起身檢視。只見火光沖天,喊殺聲震耳欲聾,大唐的軍隊如潮水般湧入王庭。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計,想要調集兵力抵抗,但為時已晚。
李明遠一馬當先,率領著士兵們衝向突厥可汗的營帳。突厥可汗見大勢已去,想要逃跑,但被李明遠攔住了去路。“突厥可汗,今日便是你的末日!”李明遠大喝一聲,揮刀向突厥可汗砍去。突厥可汗連忙舉刀抵擋,但他早已驚慌失措,根本不是李明遠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突厥可汗便被李明遠斬於馬下。
突厥可汗一死,突厥軍隊頓時群龍無首,陷入了混亂。親唐勢力趁機在突厥內部四處放火,製造恐慌。周邊部落的軍隊也在此時趕到,與大唐軍隊一起對突厥軍隊展開了圍剿。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突厥軍隊徹底潰敗,這場邊境危機終於得以化解。
訊息傳回長安,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林瑤和蘇清婉在宮中接到捷報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