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方臘一早被司行方派人吵醒,正要發怒,那人卻稟報宋軍撤了大半,於是方臘急忙穿著袞龍袍來到清溪縣城牆上。
“見過聖公!”此刻,眾將領幾乎都來了,見方臘來,急忙躬身行禮。
“免禮!”方臘擺擺手,隨即看著城外詢問道:“司元帥,宋兵撤了多少?”
“稟報聖公,城外宋兵大概撤了八成,童貫的帥旗也不見了。”司行方回稟道。
“那就是城外只有兩萬宋兵圍困四個城門?”方臘激動的詢問道。
若是如此,方臘等人便有機會衝出青溪縣城逃出生天,到時候捲土重來,大事可期也。
“聖公所言不錯。”司行方點點頭,隨即提出疑問:“只是末將不知,明明勝利在望,這童貫為何在此時撤兵。莫非其中有何計謀不成?還是要探聽清楚的好。”
司行方作為方臘麾下四大元帥之一,官拜護國大將軍,不僅武藝高強,更是心思機敏,思慮周全,他擔心此中有詐。
“司元帥所說不錯,末將以為要派人打探清楚,這童貫是否真的撤兵,留下的兵馬又以誰為主將,這樣我等才能有相應的應對之策。”兵部尚書王寅出言讚道。
“好,儘快派人打探清楚。”這青溪縣城,方臘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遵命。”司行方拱拱手,隨即前去安排。
直至夜深,派去打探訊息的明教士兵才返回,只是去了六人,回來八人。
“呂樞密使?石元帥?”司行方藉助火把微弱的光芒,看清哨探中多出的兩人容貌,心中一喜,這才擺擺手撤去埋伏。
“司元帥辛苦了。”呂樞密使與石寶對著司行方拱手問好。
“兩位可帶回了梁山援兵?”司行方追問道。
“梁山沒有派兵前來。”呂師囊回道。
“這……王首領竟然坐視聖公滅亡卻不出手相助?”司行方大吃一驚,他曾見過王倫一次,感覺王倫不是這種目光短淺之人啊。
“司元帥誤會了。”石寶急忙解釋都愛:“梁山是沒有派援兵前來,但是明王,就是王首領,如今已經稱明王了。明王深知唇亡齒寒之理,派遣四個軍團出戰大宋京城,這才把童貫調離,給我軍喘息之機。”
“原來如此。”司行方鬆了口氣,隨即對著梁山方向拱拱手,心中默唸多謝明王。
“司元帥辛苦了,你安排其他人守城,然後帶我二人前去面見聖公,商議突圍之策。”呂師囊言道。
“是。”司行方急忙安排好守城事宜,隨後與呂師囊、石寶向著方臘的行宮趕去。
此時方臘早早睡下,只是事情緊急,隨身護衛只得將其喊醒,言明呂師囊、石寶回城,這才免了一頓訓斥。
“呂樞密使,石元帥,王倫那廝可派援兵前來救援?”方臘坐在臨時的龍椅上,對著下面站著的呂師囊、石寶詢問道。
此時,方貌、方百花、方天定、方傑、厲天閏等人已經聞訊趕來,聽到方臘問話,全部目光灼灼的看向呂師囊,等待他的回答。
“聖公,如今王倫在山東稱明王,正式起義,與大宋朝廷作對。”呂師囊答非所問道。
“嗯?稱明王?”方臘聞言愣在原地,我們是明教,這明王應該是我們稱才是,他如何會用這個明字?
“正是。”呂師囊回道:“明王聽聞我等困境,即刻派出四個軍團,前去騷擾京城,逼迫童貫班師救駕,此乃調虎離山之計也。如今看來,此番計策果然成了。”
“原來是他的計策,怪不得童貫那廝毫無徵兆便帶兵撤離了。”方百花鬆了一口氣,她雖然在眾人面前維護王倫,但是也擔心王倫不講江湖道義,坐視明教的滅亡。
“那看來童貫撤兵其中並無計策。”婁敏中這才放下心來,隨即看向司行方道:“司元帥,派出城計程車兵可有打探到對方的主將是誰?”
“回左丞相,如今城外主將乃是辛興宗,兵馬兩萬。”司行方把士兵打探來的訊息稟報給婁敏中。
“那韓世忠可留在營中?”右丞相祖士遠詢問道。
“被童貫帶著回京城了。”司行方回稟道。
“好!”陳箍桶等人聞言大喜,這殺神總算離開啦,這次上陣不用擔心被韓世忠取走人頭啦。
“既然如此,明日我帶兵衝出城去,先去踹了辛興宗的大營。”兵部尚書王寅冷哼一聲道。
“我願同往!”石寶、方傑、厲天閏等人同時請命道。
“不可!”呂師囊出聲阻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