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整頓高州和麗州(1 / 2)

建安三年,劉華格外重視朝鮮半島的統治,一直待在這裡不走,把高句麗一族折騰了個底掉。

小崽子是想要一勞永逸,徹底把這裡漢化,讓其融入大漢疆土。

為此,劉華下了血本,調集了整個衛將軍府的力量,大力改造高州和麗州,事無鉅細。

親自盯著馬良和馮熙,在這新歸附兩州登入人口戶籍,劃撥田畝,同時收攏民心。

設立郡縣,細化行政區域,完善行政體系。

設立軍營據點,佈置海陸防線,清剿流寇,穩定地方,守境安民。

對不肯臣服大漢的勢力,大肆清剿,高覽的大刀揮舞不停,都砍捲刃了。

直接將高句麗有實力,有思想,有名望,有影響力的人物,都屠了個乾淨。

高壓政策下,活著的高句麗人,就剩下分得土地和財貨,得了大漢好處的中下層貧民。

這些貧民得了好處,卻又看到無數族人慘死,也都畏漢如虎,老實的跟鵪鶉似的,對大漢又愛又恨。

為了消弭高句麗族人的仇恨,劉華把洛陽中樞創造署的杜襲,也調過來了,

想讓他刊印官報,大搞宣傳工作,給活著的高麗人洗腦。

杜襲實地考察後,發現這些苟活的高句麗人,基本都不識字,沒思想,沒立場,很好忽悠。

官報發出來,他們也看不懂,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當擦屁股紙用。

若想快速起到引導輿論的效果,只能用圖畫、雕像這些原始的形式了,簡單易懂,清楚明瞭,只要腦子沒病,有眼睛就能看明白。

於是,無數宣傳畫刊印,貼滿高句麗各地大街小巷,每個村落、街道也都樹立起好多雕像。

都是描繪漢高兩族人民友好互助,親密無間的景象。

比如,漢城一條主街上,就矗立起一座高達十米的石像。

內容是:一個少年將軍袒露上身,酷似劉華樣貌,懷抱一個嬰兒,正在在給孩子餵奶。

生怕眾人看不明白,石像底座還刻畫一段大字:漢將軍劉華愛民如子,哺育高句麗兒童,漢高兩族水乳交融一家親。

直看得小崽子老臉發紅,血脈僨張,心裡吐槽杜襲過分了,簡直是胡搞,都分不清公母了,自己有這哺育孩童的功能嗎。

杜襲則一本正經說道:“小主,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不能用凡俗眼光去看待。

您嘔心瀝血,為高句麗百姓分錢分地,救萬民於水火,難道不比一口奶重要嗎,我如此刻畫宣傳,過分了嗎。”

這麼一講,荀彧、郭嘉等人紛紛點頭附和:“不過分,不過分,此雕像甚至都保守了,不能彰顯小主功德之一二。”

劉華本想發火來著,可聽完杜襲和手下軍師們的話,好像自己喂口奶也沒啥不妥哈。

弱弱的說道:“低調,小主我歷來默默無聞,做好事不留名。

到這巨大的石像既然已經落成,定然花費不少錢財,搗毀太過浪費,那就留著吧,嗯嗯。”

身後呂玲綺被眼前幾人沒品的,驚的三觀盡毀,受不了了。

沒想到小夫君的手下如此不靠譜,小夫君本人更是不要臉。

你們這麼搞,都給孩子餵奶了,讓我們這些女子面子往哪擱,直接捂住胸口,嗷嗷開始乾嘔。

如此種種,杜襲誇張的宣傳工作,狂野而不羈,起初都被人不恥,但時間長了,就都慢慢看習慣了,再往後看著就順眼了。

總之,杜襲是要表達一個意思:大漢是高句麗的親朋和摯友,兩族好的跟父子哥倆似的,不能忘了大漢衛將軍劉華的恩情。

劉華還感覺不夠,為了徹底給高句麗人改性,又讓杜襲聯合了馬良、馮熙這兩個刺史,在兩州各地設立官辦學堂。

免費教授孩童漢字和文化,凡適齡兒童必須進官學堂學習,禁止民間流通高麗文,編造高麗的歷史。

只要高麗人過來學上兩個月,保證他們忘了自己宗族是誰。

還能學到,高麗人祖先乃中原春秋時期的箕子,往根上刨,大家都是大漢苗裔,同根同源,一家人啊。

現在可能還有人不同意,但劉華相信,堅持不懈,這麼幹上幾十年,定能給高麗人重新樹立三觀,最終離不開大漢懷抱。

同時,把儒家思想搬過來,樹立三綱五常觀念,禁錮他們思想。

諸子百家全部罷黜,讓他們聰明不起來,科技發展停滯,永遠超不過大漢的腳步。

劉華還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