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梟雄王者,有哪一個是願意去死的,都是沒了活路而已。
只要找到合適的理由,他們比誰都想活。而延優腦子一根筋,笨的可以,靠他自己根本想不出來。
這給劉華和荀彧急的,還是我們來吧,我們想辦法,延優你絕對能活。
主要是延優噶了,漢華軍就要繼續面對紛亂的高句麗局勢,更會陷入長久的戰爭泥潭。沒有官方讓人信服的說法,高句麗人會一直抗爭下去。
如此,劉華這個侵略者,比延優他自己都怕他死,很是讓人無語。
為了打消延優自殺的念頭,荀彧都把家國大義給搬出來了,好像高句麗離了延優,馬上就要亡國滅種似的。
咱說他不信,那就讓他的王妃、兒子、臣工給他說,估計這些至親開口,延優才會有感覺。
果然,延優猶豫了,看著兩個兒子,心也開始軟了,多好的孩子,都讓我給連累了。
荀攸又戳戳延優的兩位王妃的小蠻腰,倒不是荀彧想占人家便宜,而是讓王妃們也上。
那兩位王妃會意,雙雙都撲到延優身上,抽泣勸說:“大王,你死了,我們孤兒寡母可怎麼活啊,漢人是不會放過我們的,嗚嗚。”
緊跟著,一眾臣工也被荀彧推了出去,這幾個臣工都是荀彧看不上的,屬於那種對延優死忠的,留下也是禍患,不如賣個人情,讓延優帶走。
三波人馬下場,延優的心終於熱乎起來,人活著不都是為了身邊至親嗎,只要不是眾叛親離,還有人追隨,那就還值得活下去。
延優感覺這群漢人也是有趣,淨幹這讓人為難的事,但還是想為自己爭取一下。
說道:“以北漢江為界,釋放我的妻兒親朋、和這些臣工,如不答應,我寧願去死,高句麗你們就自己來取吧。”
劉華拉過荀彧,兩人竊竊私語:“老荀,還有什麼辦法弄他,要是北漢江為界,延優就有三分之一國土了,以後再想搞他,就難多了。”
荀彧瞪大眼睛,不恥得撇撇嘴,怎還不知足,什麼人啊這是。
勸解:“小主,差不多就行了,咱兵不血刃,就拿了人家三分之二國土,還要怎樣,趁著這貨還沒反應過來,見好就收吧。”
被荀彧這麼一說,劉華也不在再堅持了,回過頭來,笑嘻嘻說道:“就按大王說得辦,我們大漢就吃點虧,一切為了兩國百姓。
來,咱們簽署盟約,簽字畫押,昭告兩國百姓。”
延優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著在盟約上簽字,這說好聽點是盟約,其實就是個賣國文書啊。
但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可謂是城下之盟,不籤也得籤。或許這是最好的結果了,主要是簽了,自己就能活命保國。
條約寫明:北漢江以北領土,劃歸大漢所有,北漢江以南為高句麗國所有:高句麗國向大漢稱臣,年年納貢:高句麗國不得欺壓大漢商賈百姓,兩國公平貿易。
就這樣,那個在風雨中飄搖,眼看就要不行了的大漢王朝,卻再次弄出了動靜,再次開疆拓土,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幾百年來,在劉華個荀彧的操作下,大漢和外族有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當然,對大漢沒啥,主要是對外族不平等。
荀彧這廝恬不知恥,還特意叮囑延優,離今年歲末還有半月呢,今年的歲貢也不能忘了,趕緊派人去朝貢我大漢天子。
延優也不抵賴,當天就派人划船出海,帶著高麗人參、鹿茸、呼啦草,還有金銀美女,直奔大漢青州而去。
延優有這麼聽話嗎,肯定不是,這貨心裡早把大漢都詛咒八百遍了。
他主要是想借著朝貢之機,給劉華告黑狀,或者博取大漢天子的同情,幻想著自己損失的土地,能失少一些。
那位出海的高句麗使者名叫樸常,走得是海路,直線距離到青州還是很近的。
而劉華沒有船,只能派出快馬給天子報捷,那路可遠了去了。
高句麗使者受延優所託,拼命搖船,定要抓緊時間,早點見到大漢天子,為我家大王訴苦,為我高句麗百姓求情。
就這樣,打了雞血趕路的高句麗使者,比劉華家的破馬跑得都快。
五天後,大漢天子劉協正在宮中百無聊賴,陪著曹老闆的閨女玩呢。
突然就收到了高句麗來朝貢的訊息,劉協不敢置信,我們大漢都這比樣了,我這傀儡皇帝屁用沒有,朝拜我做甚。
曹操也被驚著了,啥,高句麗人是不是有病,前兩天還在攻打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