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收下六位大才,心情很是愉悅。六人既然已經認主投誠,那就得好好表現了,都開始主動攬活,問小主劉華:“不知小主對我等作何安排”。
劉華心道不錯,年輕人就是好,這麼快就擺正了位置,說道:“就先都從一郡太守做起吧,嗯。楊修為上郡太守,馬良為定襄郡太守,司馬朗為雁門太守,向朗為雲中太守,陸績為五原太守,荀攸為朔方太守”。
六人聽完,大喊臥槽,小主你不當人子,到底靠不靠譜。
且不說這六郡皆為邊郡,苦寒之地,積貧積弱,戰事不斷;這六郡或被烏桓或被鮮卑佔據,就不在小主你的手上,您讓我們怎麼去上任,那不等於是讓我們去送死嗎。
眾人原本以為是去太原、上黨、西河或司隸四郡上任,做夢也沒想到會被派到大漢北疆,鎮守六個邊郡啊,六人被嚇到,
噗通就都跪下了,請小主饒命。
劉華看六人如此不堪大用,也在懷疑,自己新招的六位太守到底行不行。
趕緊給六位太守打氣:“六位緣何如此,我自然是領大軍攻下六郡以後才會交到各位手上,並且會留有大軍守境安民,各位太守儘管施展胸中所學,處理政務,發展地方經濟,穩定民生即可。”
六人聽完,心中稍安,但還是憂心忡忡,這邊郡太守的死亡率太高的。咱本來做公子哥好好的,沒事來當什麼太守,這邊郡太守可不比內地,兇險無比,都是愁眉苦臉。
劉華一看,這可不行啊,還得繼續忽悠,啊呸,還得開導啊。
劉華起身踱步,那小小身姿,一身戰甲,透著別樣的氣質。長嘆一聲,深情地說道:“諸位賢才,今日之決定,實非尋常,關乎我大漢邊疆之興衰,更關乎萬千百姓之生死!還望諸君思量”。
他微微頓了頓,眼中似有追憶之光閃過,接著說道:“想我大漢,曾經何其昌盛,邊疆之地亦是一片繁華,百姓們安居樂業,商貿往來不斷,那是一幅何其美好之情景啊。
可如今,鮮卑與烏桓的肆意侵擾,邊郡之地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死傷殆盡,那悽慘狀況,吾每每思及,便如利刃剜心!”
說到此處,劉華的聲音已然有些顫抖,咱也不知道這小娃是真的傷心,還是故意表現給人看。
眾人聽聞,雖面露動容之色,可眼中的懼意卻並未消散多少。劉華又深吸一口氣,猛地提高了聲調,那激昂之情如洪鐘大呂般:“民族大義之前,我九歲小兒且不懼生死!放棄中原繁華之地不爭,卻耗費錢糧來收復邊郡,緣何。
此乃是我大漢之疆土也,是大漢先人用鮮血和生命鑄就,凡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我破虜將軍劉華願為大漢犧牲。”
他邊說邊有力地揮動著手臂,步伐也越發急促:“諸位,你們皆是我大漢的精英,身負經天緯地之才,此刻正是我們力挽狂瀾,為國立功之時啊。
難道你們要因那尚未可知的恐懼,便捨棄這報效國家、拯救百姓的機會嗎?難道你們要讓後世之人恥笑爾等,面對困難只知退縮,罔顧民族大義嗎?”
此時,六位被徵召者的神情也有動容,可內心的害怕依舊作祟,無人應答。
劉華停下腳步,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語氣又變得溫和懇切起來:“我知曉,邊郡局勢確是嚴峻,危險或許無處不在,可若無人前往治理,那我大漢國威何在,此地百姓們又該何去何從?
你們並非孤身一人,我劉華及麾下將士與諸位同在,定會全力守護你們周全,與你們一同面對那未知的艱險。人生能有幾回搏,諸位可否願意同我劉華一起青史留名?”
眾人抬起頭來,顯然是被劉華說動了,是啊,國家大義之前,我們怎能不搏一搏。
劉華又輕輕嘆了口氣,神色莊重地說道:“為表我心意,也為助諸位堅定赴任之心,我特作詩兩首贈予諸位,為諸位壯膽,為英雄揚名。”言罷,便當眾吟誦起來。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定襄郡中嘆襄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是原本是人家文天祥的,前兩句寫收復河山的艱難,山河破碎如風中飄絮,個人身世似雨中浮萍,描繪了國家和個人的艱難處境,但仍心懷大義,不懼生死,一往無前。
此詩意境高遠,用在此處很是應景提氣,燃起了眾人胸中的烈火,幾人明顯是面色堅定了許多。
眾人還是識貨的,此詩定會傳頌千古,那定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