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要把這個一貧如洗的秦國,打造成一個西方大國,就必須把權力高度集中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用,有限的資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集中力量。而此時對莆、藍田、善、明氏等邊境用兵,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來對外運兵,可以凝聚人心,二來,許多人正在搖擺,而正是這些搖擺不定的人,給大秦帝國的強盛帶來了不確定性的隱患,帝國要強大,要發展,就得凝聚人心。
此刻,秦獻公,腦海裡,謀劃著一幅宏偉的藍圖,他已經被生活磨礪太久,直到中年,才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而他要帶領著這些相信他的秦人,走向強大。此刻,他回想起在魏國做質子時候,那些冷言冷語,以及魏人對他的歧視。
貧窮落後就要捱打,誰又心甘情願,願意過這樣的日子?
日子不能這樣過,日子不能這樣過!
此刻秦獻公內心是堅定的。
自從打發兒子贏虔,去安撫邊境,他心裡一直牽掛著這個從小跟他受苦的孩子,那些風雨飄搖,整日為衣食焦慮的日子,孩子打小就很懂事,分擔了他很多的重擔,他甚至一段感覺這個孩子是上天派給他和趙婉兒報恩的。
眼前那個整天纏著他講故事的孩子,已經成長為一名將軍,對公子連來說,這就是他最大的驕傲!、
眼下,贏虔已經率領三萬將士,踏上了遠征邊境的道路,隊伍如同黑色長龍,蜿蜒而又整齊的挺進著,旌旗招展,鑼鼓喧天,街道兩旁的行人,紛紛駐足觀看。
“這些士兵是我按照魏武卒的訓練方法,訓練出來的將士”
贏虔對身邊隨軍文員蒙爍說到
“是啊,將軍,這次正好可以練練兵”
“將士計程車氣很足啊”
“前方,探子打聽到敵方的訊息了沒有?”
“還沒有回話,將軍”
贏虔此刻,心裡明白,急需要一場不大不小的勝利,來凝聚人心,轉移國內矛盾,同時也能鞏固父親的統治地位,眼下秦國太弱了,這三萬人的軍隊,已經是父親能給與他最大的支援了,況且,此刻,老甘龍這些舊貴族,正等著看他們父子兩出醜,如果敗了,他們很可能會如同秦出公一樣,被這幫舊貴族聯合,趕下臺。而對外用兵,可以暫時擱淺這些矛盾,團結這些意見不一的人。
然後,秦國已經像生病很久的病人,需要徐徐漸進,才能恢復生機,贏虔騎著戰馬,眼睛不由得向遙遠的前方望去。
此時,贏虔彷彿回到自己青年時,由於父親公子連在秦國政壇被邊緣化,自己跟隨父親在魏國做人質,每天母親陪著自己練習武術的場景,讓贏虔不由得心中湧出一絲悲傷。
“母親,你能看到嗎?”
贏虔心中默唸著,他希望母親在天之靈,能帶給他好運,讓他旗開得勝。
馬蹄聲,士兵的腳步聲、車輪聲,匯聚在一起,讓原本寂靜的道路熱鬧了起來。人人紛紛湧上前給士兵們送去食物和水,祈禱他的丈夫,她的孩子們,能夠平安的歸來。
贏虔望了望漸行漸遠的都城,他暗暗下定決心,此戰必勝!
或許,當初魏武侯扶持秦獻公,本意或許打算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但他沒有意識到,秦獻公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君主,他要的是一個強大的秦國,此刻,沒有任何人,比贏虔更明白父親的心意。
從秦出公繼位,到跟隨父親借兵回國,被重兵合圍,在鄭地受阻,繞道焉氏,守將菌改迎回了父親,擁護父親繼位幾年來,可以說自己跟隨父親出生入死,每次涉險都能夠逢凶化吉,想起從前那一幕幕兇險的經歷,免不了感慨起來。
只聽,嗖的一聲,一支箭頭已深深沒入贏虔頭盔!
“”不好,有刺客,大家警戒”,蒙爍大喝一聲,轉身看向贏虔,此刻他的心彷彿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贏虔,拿下頭盔,索幸箭頭只是插入了頭髮中,沒有擦到頭皮,但力道卻不容小覷,隨著士兵一陣搜尋,很快,伏擊者已經自盡身亡,出師不利,讓贏虔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離開櫟陽不久,竟然遇到這種事,不由擔心起父親了。
“加快行軍步伐”贏虔,催促將士們繼續趕路,並沒有在此地做過多的停留。免得耽誤了戰機。
:()秦朝歷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