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突變
大婚的籌備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嬴虔每日都沉浸在喜悅之中,他與阿萊婭公主時常偷偷相會,暢想著婚後的美好生活,對朝堂上暗流湧動的詭譎風雲渾然不覺。
秦獻公這邊,雖當眾允諾了婚事,可眼神深處卻藏著讓人難以捉摸的深沉。他深知嬴虔手握重兵,又在軍中威望極高,一旦聯姻外邦勢力坐大,日後恐難以掌控。與魏雯月夫人的那番交談,看似被說動,實則是將計就計,他要借這大婚之機,徹底拔掉嬴虔這顆“眼中釘”。
大婚當日,櫟陽城張燈結綵,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歡呼聲響徹雲霄,都想一睹太子與新婦的風采。嬴虔身著華麗喜服,騎著高頭大馬,意氣風發地前往迎親。阿萊婭公主蒙著紅蓋頭,端坐在花轎內,滿心歡喜又略帶嬌羞。
待到新人拜堂成親,送入洞房後,秦獻公便迅速行動起來。他先是在婚宴上頻頻向軍中將領敬酒,言語間盡是對大秦未來的期許,對將士們的褒獎,不動聲色地拉攏人心。酒過三巡,他趁著眾人微醺之際,突然宣佈:“朕年事漸高,如今太子新婚,大秦的未來需靠眾卿齊心守護。朕決定,對軍事排程進行一番調整,以便更好地應對各方局勢。”
緊接著,他便頒佈了一道道旨意,將嬴虔麾下的精銳部隊分批調往邊境各處,美其名曰“鎮守邊疆,保大秦安寧”,實則是將嬴虔的嫡系力量分散瓦解。又任命了幾位自己的心腹將領,安插在關鍵的軍事要職上,架空了嬴虔的指揮權。
嬴虔在洞房內還未及與阿萊婭傾訴衷腸,便有親信匆匆闖入,臉色慘白地跪地稟報:“殿下,大事不好,大王……大王他已將咱們的兵權削去大半!”嬴虔如遭雷擊,猛地站起身來,難以置信地瞪大雙眼,手中的喜秤“啪”地一聲掉落在地。
他不顧阿萊婭的驚慌呼喚,匆匆衝出洞房,直奔大殿。一路上,看到的是換防計程車兵、新上任的將領,那些熟悉的身影正被驅趕至城外,憤怒與不甘在他心中熊熊燃燒。
大殿之上,秦獻公高坐龍椅,見嬴虔衝進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但旋即恢復威嚴:“虔兒,今日你大婚,本該好好與新婦共度良宵,來此何事?”嬴虔“撲通”一聲跪下,雙眼通紅,質問道:“父王,為何要如此對兒臣?兒臣一心為大秦,從未有過二心,您怎能在今日奪我兵權?”
秦獻公冷哼一聲:“朕乃大秦之主,所做一切皆是為了江山社稷。如今外邦虎視眈眈,內部軍權分散,朕不得不重新佈局。你身為太子,當以大局為重,莫要因私權誤國。”
嬴虔心中悲憤交加,他深知此刻與父王硬抗只會落得個忤逆之名,只得強壓怒火,咬牙道:“父王聖明,兒臣告退。”轉身離去時,背影孤獨而淒涼,那身喜服此刻顯得格外諷刺。
回到新房,阿萊婭公主已聽聞一切,她輕輕揭開紅蓋頭,眼中含淚走到嬴虔身邊,握住他的手:“殿下,莫要太過傷心,咱們定能尋得轉機。”嬴虔望著阿萊婭,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場聯姻從一開始或許就是父王的權謀棋局,而自己與阿萊婭不過是棋子罷了。
朝堂之上,因嬴虔兵權被奪,頓時人心惶惶。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開始觀望風向,而嬴虔的親信們則個個義憤填膺,紛紛求見,想要勸說嬴虔起兵反抗。黑牛將軍更是暴跳如雷,闖進營帳,吼道:“殿下,大王如此不公,咱不能就這麼憋屈著,大不了反了,兄弟們都聽您的!”嬴虔怒喝道:“住口!你這是要陷我於不忠不孝之地嗎?”可他心中又何嘗沒有掙扎,一邊是父子親情、家國大義,一邊是自己被踐踏的尊嚴與抱負。
與此同時,秦獻公也沒閒著,他一方面加強王宮戒備,以防嬴虔鋌而走險;另一方面,派使者前往阿萊婭公主的母邦,送去重禮,言辭間暗示公主嫁入大秦需安分守己,莫要妄圖藉助母邦勢力興風作浪。阿萊婭得知後,又是委屈又是無奈,她雖對嬴虔情深意篤,可如今夾在兩國之間,處境艱難。
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下,秦國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霾。嬴虔閉門不出,整日思索對策,他知道,若不盡快破局,不僅自己性命堪憂,大秦也將陷入內亂深淵,而阿萊婭公主的命運,也如同風中殘燭,飄搖不定……
:()秦朝歷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