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2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日李重九就要過大河了,後日他就要打到這京師腳下了,你們怎麼都不說了。”

重臣一併默然,這時趙慈景上前言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眼下幷州,石州,隰州皆已是失守,夏縣呂崇茂自立,河東堯君素尚在,賊勢如此,難與爭鋒,臣以為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

這時又一臣上前,言道:“臣附議!李重九有番騎之助,兵鋒銳不可擋,現在河東局勢糜爛至此,若是再派兵渡河,只有盡數失陷。隴西河西的薛舉,李軌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二人說完後,又是五六名大臣出班上前,捧著板笏垂頭言道:“臣附議!”

“臣附議!”

幾名大臣一吭聲,頓時大殿之內,寂然無聲。

李淵沒有說話,聽了這幾人之言後,負手在龍椅之前踱步。

太子李建成如木偶一般,不出一聲,至於其餘大臣們皆是不敢說話,左右觀察著其他人的神色。

大唐才立國才三個月,河東之地,竟然幾乎快要被李重九掃蕩一空。這一次連關中都為之震動了。

“兒臣以為河東不可棄之!”

正當這時,一聲音而出,擲地有聲。不少大臣都鬆了口氣,看去果然正是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是三日之前,剛剛趕回長安的,之前在淺水原兩戰,李世民指揮的唐軍先敗後勝,艱難萬分地大破薛舉父子二人。

李世民正要乘勢提兵一舉將二人收拾時,軍中卻傳來晉陽陷落,齊王,殷開山而逃的訊息。李淵令他速速調兵返回長安,故而李世民只能將差點到手的勝利放棄,率軍返回。

眼下聽得眾臣皆為李重九兵鋒所懼,一片要放棄河東之聲,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了。

李世民當下出班而出,大聲言道:“父皇,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兒臣願假精兵三萬,率軍渡河,滅李重九,克復汾、晉!”

聽李世民這麼說,李淵雙目一亮,言道:“秦王,你可有把握?”

李世民言道:“太原雖敗,晉陽雖失,但三妹,四弟,殷開山軍力都未大損,而李重九自持兵精,輕兵冒進,離糧道遠矣,兒臣觀其已如強弩之末,一戰可克之!”

聽李世民這麼說,李淵不由捏須點頭。

而劉文靜等人亦一併出列言道:“臣等以為秦王之見可行。”

“臣附議!”

“臣亦附議!”

當下三十多名大臣跪倒在李淵面前。

李淵將袖袍一拂,言道:“朕意已決,御駕親征晉陽。”

眾臣聞言頓時一片譁然,原來以為是李淵坐鎮長安不會輕動的,故而就算太原有難,也只是派李世民出征的,沒想到李淵居然決定親征。

眾臣還要再言,李淵擺了擺手言道:“不必多言,李重九此子不可小視,劉武周,羅藝,高開道都不是他的對手,朕當年養虎遺患,眼下必然親手將之剷除。”

“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聽令你們四人,率軍攻夏縣,先攘除後患。”

“諾!”四名大臣一併出列領命。

“屯衛將軍王行敏聽命,你率軍潞州助潞州刺史郭子武守住潞州,上黨河東如幷州之表裡,告訴齊王,殷開山,晉陽之得失,我暫不與之計較,但若是再敗,二罪並罰!”

“末將領命!”王行敏大聲答道。

“令蒲、絳兩州總管,襄武王李琛為隰州總管,與太原道行軍副總管,西河公張綸,一併死守絳州,不可有失,吾大軍二十日之內必可趕到,若二十日之外失之,朕可免他們罪責。”

“秦王李世民!”

“兒臣在!”李世民大聲言道。

李淵負手言道:“朕加你為太尉、使持節、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詔蒲、陝、河北諸總管兵皆受其節度,你即可率精兵三萬從蒲坂渡河,總督三路大軍,反攻太原郡,將李重九給我擒之闕下,懂嗎!”

李世民聞言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一旁的李建成聞言臉色卻是鉅變。

太尉是何職,太尉、司徒、司空併為三公之一,雖是虛銜,但卻是文臣之極。

何況李世民現在已是秦王,無論王爵官職都為人臣之頂了,再接下來李淵除了將皇位給李世民外,再無其他厚賞可加了。

現在李淵又將半個大唐的兵權都給了李世民。

李建成自己除了這大唐太子的名號,卻什麼都不如自己這位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